在天津群芳竞艳的京剧舞台,曾经有一位德艺双馨、蜚声南北以擅演“猴戏”而著称的表演艺术家,他就是被京剧圈内、被广大观众誉为“活猴”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小盛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盛春先生所在的天津扶新京剧社、塘沽京剧团演出的连台猴戏,自悟空出世、西天取经直至金刀阵的几十出连台本戏,红遍全国。随着小盛春先生的离世,其表演艺术和剧目也失传了,不得不说这是京剧事业的巨大损失。
小盛春先生在《芙蓉仙子》中饰孙悟空
小盛春先生,河北任丘人,自幼家境贫寒,逃难来到天津。为谋生计加入戏班,8岁投师董巨川学唱河北梆子,后被京剧艺人董玉山发现,而改学京剧武生。在旧社会,他饱经风霜、受尽学艺之苦,在艰难的学艺演艺生涯中,他不怕吃苦虚心好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刻苦磨练,勤奋钻研,在武生行当中因以猴戏的上乘表演而赢得了“南北驰名,标准猴王”的美誉。
新中国诞生后,他参加天津“扶新”剧社,拜赵松樵为师,专攻“猴戏”,他的“猴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脸谱谱式、服装样式到兵器开打、“出手”和舞蹈动作等,都独创一派,自成一家。
60年代初,到文革以前,天津塘沽有一个营业性的京剧团。挑班的主要是著名武生演员小盛春。常演猴戏,很为观众欣赏。在扶新京剧团,小盛春和著名麒派老生刘汉臣,他们二人轮流压大轴,一武一文,各有千秋,颇受津门戏迷欢迎。
京剧猴戏可以说是在中国所有戏曲种类中已经将这一门发挥到极致的艺术了。“猴戏”属于京剧单独的一个大门类,因为它演的角色的唱念做打行走坐卧立处处迥异于大路京剧的别的舞台形象。 历史上天津的猴戏在全国是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诸多原因形成如今青黄不接、几近断崖的可悲局面。
小盛春融京海两派表演于一身,兼收并蓄。在悟空脸谱塑造上,他结合自己面部骨骼特征,依据悟空活泼顽皮的个性,选用了桃形脸,元宝嘴,这种脸谱越笑越能给人以美感。他还创造了一种"三平棍",两头为银色,中段是黄色,直径比一般所用"金箍棒"粗二至三倍,以此表现悟空之神力。除西游剧目外,小盛春演出的"猴戏"还有《八仙斗白猴》、《黄风岭》、《棒打十二蛟》等,均受到观众的欢迎。
在《智激美猴王》一剧中,小盛春饰演的孙悟空坐在花果山王座上,身穿湘色改良猴靠,头戴皮帽,外顶都子头冠,双翎白狐尾,从高处一个侧空翻折下来落地无声!看他的猴戏,不但被他的绝技惊呆,同时对齐天大圣孙悟空嫉恶如仇、机智勇敢、赤胆忠心的形象由衷佩服。
他使用的如意金箍棒两端包白银中段涂金漆。他耍的“反绷子棍花”将“反绷子”和“反棍花”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耍起来宛如千万根金箍棒在孙悟空全身闪耀,每舞到此处,台下必有一片掌声。
他有一招“宝剑背后入鞘”的绝技,从前面扔剑,后背无眼,全凭感觉,如今的舞台此绝技鲜见了。他在《八仙斗白猿》一剧中,每使此绝技台下必然掌声雷动。
他还有一个绝技叫“棍挑十八件”,令人叹为观止:在悟空开打中,用棍一挑,将刀、枪、锤、棒等兵刃定向飞到多个人手中。在演《十八罗汉斗悟空》中,他将十八件兵器用棍一挑,便落在各罗汉手中,每演到此处,台下炸雷般掌声经久不息。
小盛春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曾任天津市塘沽区京剧团团长、天津市政协委员,并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
"文革"开始后,他身心遭到严重摧残, 不幸的是,在1966年8月下旬的一天夜里,小盛春为了远离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运动,竟然潜入了塘沽和平路东侧的公园湖水之中,第二天下午人们才发现他并将他拖到湖岸,现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叹息!
先生于1966年8月31日与世长辞,终年 46岁。1979年天津市文化局为他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