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健康36岁幼儿健康教育)(1)

3-6岁是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

《纲要》提出了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求:①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②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③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④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⑤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⑥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⑦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依据《纲要》的要求,结合近年来幼儿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幼儿健康教育领域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方面:幼儿日常健康行为教育、幼儿饮食营养教育、幼儿身体生长教育、幼儿安全保护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体育锻炼。

(一)日常健康行为

1.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进餐、着装、睡眠、如厕、盥洗等方面良好的自理能力。

2.良好的作息习惯

按时睡眠,定时定量饮食,定时大小便、盥洗,每天有规律地生活学习。

3.清洁卫生习惯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勤洗头、勤洗脚和勤换衣、勤剪指甲、爱理发等卫生习惯,学会使用自己专用的手帕、面巾和浴巾、茶杯、纸巾等,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时,会使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不挖鼻孔。

4.学习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绘画、写字、唱歌等习惯,坐、站、行、睡姿势正确,注意用眼卫生,保持书籍、文具和玩具的清洁和养成自己整理活动用具的习惯。

5.关心周围环境的卫生

了解自然环境中的花草树木、禽兽鱼虫、阳光、水土与人的生存和身心健康的关系,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的危害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保护和美化环境与增进健康的关系,爱护周围环境,养成关心和自觉保护周围环境卫生的习惯,初步具备环保意识,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落实于自身的行为。

(二)饮食营养

第一,情绪愉快,愿意独立进餐,能自己使用勺子、筷子等餐具进餐。第二,认识一些常见食物,喜欢吃各种食物,初步了解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第三,平衡膳食,知道应该食用各种食物,不偏食、不挑食、不过食,知道要多吃富有粗纤维的蔬菜、富有营养的黑色食品等,主动饮水,少吃零食,多吃水果蔬菜。第四,按时进餐,定时定量,保持清洁,进餐习惯良好,如饭前洗手,掌握使用餐具的方法,不乱吃零食和过多饮用冷饮,进餐时细嚼慢咽等。第五,初步感受中外饮食文化的不同,如餐具、食物、习惯等的区别。

(三)身体生长

1.认识身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认识身体主要器官的构造及其功能,包括口、眼、耳、鼻、皮肤、心脏、胃、大脑、食道等,知道它们在人体的位置,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上述器官的基础知识、功能和保护方法。

2.积极配合疾病预防与治疗

了解常见疾病,如感冒、发烧、拉肚子等;知道生病的原因,如着凉、细菌感染等;知道平时及时添加衣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饮食营养均衡能预防疾病;生病后及时消除恐惧情绪,不怕吃药、打针,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等。

3.初步的性教育

逐步学习科学简洁的性知识,防止产生性压抑和性神秘感,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意识;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性心理;正确处理幼儿的性游戏;矫正不良的玩弄生殖器和大腿摩擦等不良习惯。

4.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

能区分生命物和非生命物,初步理解生命的概念;主动探究生活中常见生命物,关心照顾植物,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爱惜生命。

(四)安全保护

第一,了解及遵守日常生活中安全常识与规则,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第二,认识常见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第三,了解应对意外事故(如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求生技能。

(五)心理健康

1.培养社交能力

学习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给以合适、积极的反应;学习轮流、合作、分享、互助的技能,乐于助人,能够在幼儿园与同伴共同生活、友好相处,遇到困难会请求帮助;有初步的公平竞争意识和行为,正确对待输赢;懂得基本的生活礼节,如做客、待客、倾听别人说话等。

2.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情绪愉快,知道快乐有益于健康;学习用语言和非语言(神态、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调节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学习用自我说服、诉说、转移注意力、宽容等方法调节情绪;学习合理宣泄愤怒、畏惧、忧虑、委屈、厌恶等消极情绪,增强自尊、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等。

3.无心理卫生问题

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习惯良好,能够基本正确地认识、评价和调节自我;乐于与同伴交往,形成安全感与信任感;增强积极的自我意识,没有明显的心理卫生问题。

4.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

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他人;不怕困难,愿意克服困难;在学习和游戏中能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能独立操作完成任务;帮助幼儿体验独立自主获得成功的愉快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六)体育锻炼

第一,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第二,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攀登等基本动作及有关知识。第三,身体素质练习,包括平衡、协调等身体机能练习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第四,基本体操练习和队列队形练习,包括徒手体操、轻器械操,口令、信号与动作;列队,变化队形练习。

除上述内容外,幼儿园还可以根据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组织各类活动和游戏,如沙、土、水、石等相关的体育游戏。另外,各地、各民族还有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和游戏,这也是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宝贵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