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还是去年看《奇葩说》的时候在海选阶段,有一个女孩,好像是一个县级状元,在说内卷的话题听她讲半天,我也没完全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当时只感觉是恶性竞争的意思我猜几个导师也没听明白,因为她说完就被淘汰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通俗地说什么叫内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通俗地说什么叫内卷(内卷是什么为什么内卷)

通俗地说什么叫内卷

“内卷”,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还是去年看《奇葩说》的时候。在海选阶段,有一个女孩,好像是一个县级状元,在说内卷的话题。听她讲半天,我也没完全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当时只感觉是恶性竞争的意思。我猜几个导师也没听明白,因为她说完就被淘汰了。

到今年,多次听到这个词。对它想要表达的意思慢慢理解了。内卷,就是努力的通货膨胀。在很多内卷的解释里,我觉得这句话是表达最精准的了。

为什么年轻人会内卷呢?以前只知道现在年轻人竞争激烈,可有多激励也没个概念。抱着好奇心,我查了一下大学历史招生数据,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1998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300万,高考被大学录取的本科、专科和中专共108万,录取比例为34%,1998年本科录取大概是62.5万。1998年研究生全国招生数量仅为7.25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962人,硕士研究生57300人。

2021年全国的高考人数为1078万,录取人数为1001.32万人,总录取率达92.89%。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44.60万人。2021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

以上是1998年和2021年的数据比对。为什么选98年呢?两个原因,一是99年开始的扩招,二是我本人是98年考上的大学。看到数据对比,是不是怵目惊心,统招本科生翻了7倍,总体翻了10倍。研究生更夸张,翻了快20倍。

我们再看看出生人口,1980年:1776万人。2003年:1594万人。这样一算,1998年的大学生占比为6%,研究生占比为0.4%;2021年大学生占比为63%,研究生占比为7.4%。

这组数字是什么概念呢?1980年出生的人,100个人里有6个本科生,1000个人里有4个研究生。而2003年出生的人,100个人里有63个本科生,有7个研究生。

这些年,随着国家快速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实也在不断地增加。可人才需求的增速完全赶不上人才输出的增速,这不就造成“通货膨胀”了。

前一阵还看到一张讽刺内卷的图片,图片像找不同一样分成两幅场景,左边的标题写着以前,场景是一群人在干体力活,右边的标题写着现在,场景和左边一样。唯一的区别,右边的人头上都带着一顶博士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