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出生于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贞元九年(793),他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宏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八年(802),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唐顺宗“永贞改革”失败,参与改革的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分别被贬为远州司马。直到元和九年(814)年,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元和十年(815)二月,他们回到京都。但不久又被远谪,他被贬谪到更偏远的连州当刺史。敬宗宝历二年(826)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人称刘宾客。会昌二年(842)卒。

柳宗元诗的特点 诗豪刘禹锡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1)

刘禹锡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著精神,便成了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中表达的即是多次遭贬流放却豪不屈服,依然信心满怀之意,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且风骨苍劲,这是非常难得的。

柳宗元诗的特点 诗豪刘禹锡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2)

作为中唐时期政治革新派的一员,作为一位思想家,刘禹锡性格爽朗而倔强。他未因失败和挫折而消沉气馁,遭贬之后,对用世的渴望及对理想的执著,至老不衰。《始闻秋风》一诗跌宕雄健,积极向上,不同于一般文士的悲秋之作,是一首高亢的秋歌,体现着秋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品格:“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飑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柳宗元诗的特点 诗豪刘禹锡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3)

咏史诗在刘禹锡诗作中所占分量不大,却是艺术精湛思想深刻的作品。如《西塞山怀古》:“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漠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秋秋。”诗咏晋事,而饱含现实意味,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能使人在欣赏作品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金陵五题》的一组七绝就是历来为人欣赏的佳作。

柳宗元诗的特点 诗豪刘禹锡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4)

刘禹锡还创作了不少富有民歌情调、介于雅俗之间的优秀诗作,清新质朴,真率自然。如《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以七绝写民歌体诗,采用谐声双关、重叠回环等艺术手法,使之更符合歌唱的自然口吻。

柳宗元诗的特点 诗豪刘禹锡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5)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贞元二十一年(805),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擢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柳州刺史,年47卒于柳州任上。

柳宗元诗的特点 诗豪刘禹锡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6)

柳宗元的诗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诗作的重要内容就是抒写被贬谪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忧愤深远,风格清冷峭拔。如《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抒发离乡背井、远别亲友的异乡逐客的凄凉哀怨,诗人借助奇异的想象和构思,将自己的情感奔迸而出,写得沉着痛快。

柳宗元诗的特点 诗豪刘禹锡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7)

柳宗元也写过一些山水田园诗,颇有淡泊纡徐之风。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郁闷的努力。《渔翁》诗以淡逸清和的笔墨勾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孤寂的内心世界:“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诗虽能看出受陶渊明平淡风格的影响,但比陶诗少了一份恬静闲适,多了一层冷漠空寂。

柳宗元诗的特点 诗豪刘禹锡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8)

我是@穆瓣草籽教育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最新教育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