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关系着万千学子的前途命运,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殷切期望。近日,黑龙江、吉林、江西、安徽、甘肃、贵州、广西等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正式宣布新高考方案落地,将取消文理分科,和江苏等省市一样,实行“3 1 2”模式。

  据悉,自2014年高考改革至今已有4批次:

  ●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加入第二批试点行列;

  ●2018年,第三批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市;

  ●2021年,第四批新增安徽、黑龙江、吉林、江西、甘肃、贵州、广西7省。

  前两批试点省份是“3 3”模式,而第三批、第四批采取的是“3 1 2”模式。

  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统考科目和首考科目计原始成绩,选考科目则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成绩。

  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

  新高考又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哪些影响和新变化?

  新高考改革打破传统理科考“物化生”、文科考“史地政”的限制,让学生选择新的选科组合,组成自己的考试方案,个人兴趣爱好和潜能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育部考试中心常务副书记于涵表示,“3 1 2”方案与此前“3 3”方案在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尽管人文社科类人才也很重要,但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高等教育首先应培养更多的理工类人才。而物理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性,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忌为了分数最大化而功利性选科,故意避开难度较大的科目。许多顶尖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如果不选物理和化学甚至没有报考的机会。金融工程、教育技术学等社会科学类专业,同样需要较强的数理基础。新高考分数的价值高低,更多取决于选科结构,应该先确定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升成绩才是正解。

  除了选科选考,14个改革省份均开发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这将逐步改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和导向,如一些高校在“强基计划”招生中就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对于“3 1 2”高考模式还不了解的家长们,可以通过下面7省高考最新改革政策,来看看“3 1 2”高考模式都有哪些新变化:

  注:除了个别省份的再选科目赋分细则、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细则等尚未公布外,7省此次公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基本一致。

  1、实施年份

  7省份新高考政策均在2021年启动新高考政策。即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高考综合改革,2024年实行“3 1 2”的新高考模式。

  2、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类。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合格性考试

  为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共14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

  考试内容为必修内容,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普通高中在校生均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成绩全部合格者,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选择性考试

  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6门,考生以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自身特长等为主要依据,选择其中3门参加考试,包括1门首选科目(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和2门再选科目(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中任选2门),也就是“3 1 2”中的1 2模式。

  选择性考试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成绩当年有效。同时,建立再选科目托底保障机制。

  3、高考成绩

  考生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全省统一组织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一门首选、两门再选)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均为150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赋分制

  等级分是按统一规则,由原始分进行等级划定后,再由等级转换而来的分数。对于某一再选科目,考生该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满分为100分。

  具体转换规则和步骤如下:第一步,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每省各不同。第二步,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段,从而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分。

全面高考改革最新消息(312)(1)

  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全面高考改革最新消息(312)(2)

  其中: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Y表示原始分;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举例:假设小淘同学政治学科原始分为75分,再假设政治学科B等级原始分区间为【82~61】,则小淘同学政治学科为B等级;下面进行赋分换算:B等级的赋分区间【85~71】(固定不变),那么小淘同学赋分后分数为:

全面高考改革最新消息(312)(3)

  解得,T≈80.33;四舍五入后小淘同学政治学科最终赋分成绩为80。

  3、志愿填报

  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志愿由“学校 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依据考生首选物理或历史科目的不同,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

  其中,“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高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全面高考改革最新消息(3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