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中指出: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为其师”,其此之谓乎!
意思是:教师知道学生程度有深有浅、资质有好有坏之后,才能多方诱导、因材施教。“博”指广泛而多方位的。“喻”即诱导、启迪、教诲。能够善于多方诱导、因材施教的人,才能当教师。
能当教师才能当官长,能当官长才能当君王。所以教师是可以教人“治国”、“平天下”之道的人。
可见选择老师是不可不慎重行事的。古书上说的“chenyangquannao前三王四代(虞夏商周)的时候最重视师质的选择”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结果把学生培养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
针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要针对这一问题做了有效探索,优秀和差生分班是最坏的做法。
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材的改编,课堂教学中的无为提问等措施,都能促使智力高的学生“吃得饱”,智力低的学生“吃得好”,让不自信的学生树立了信心,让不擅于发言的学生出口成章,让胆子小的学生成了好班长,教师授课相对做到了因材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