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秋教棋——“教之道,贵以专”

体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小故事:三字经小故事三则(1)

弈秋教棋

古时候,有个擅长下棋的人名叫做弈秋。有两名学生远道而来,想跟随他学下棋。弈秋看他们很虔诚,就答应了。

过了一段时间,弈秋发现一个学生的棋艺突飞猛进,另一个学生的棋艺却越来越差。他觉得很纳闷,就留心观察二人。原来,每到上课时,那个棋艺好的学生总是专心致志,先按照弈秋教的方法下棋,再认真钻研,形成自己的棋路。而另一名学生则三心二意,左顾右盼,脑子里总想着怎样能射下天上的鸿雁,根本听不进弈秋的教诲。

弈秋不禁感慨:“人的智慧差不多,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三心二意,必将一事无成!”

伤仲永——“子不学,非所宜”

体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小故事:三字经小故事三则(2)

伤仲永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经写过一篇《伤仲永》,文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有个叫方仲永的孩子,才五岁就能读书做诗,远近传为神童。他父亲也渐渐受到当地人的尊敬。

随着方仲永名气越来越大,常有人带着礼物和金钱,请他代笔。他的父亲认为这可是件有利可图的事,就带着他到处去拜访乡里的有钱人,招揽代笔活儿来赚钱。因为父亲既没有让他拜师学习,也没有留给他潜心学习的时间。所以,方仲永十一、二岁的时候,做的诗就和名声不相称了。又过了几年,他的诗已经跟普通人写的没有什么差别了。大家知道后,都纷纷替他惋惜!

方仲永确实有超过一般人的写作天才,可是没有好好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平庸的人。

善于辞令的孔融

体现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小故事:三字经小故事三则(3)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孔融从小就知书明理。不仅如此,他还非常聪明,尤其善于辞令。

小时候,孔融去拜访太守李元礼。可是守门人不放他进去,说主人关照过,只要不是大人物或者亲戚,就一概不见。孔融说:“我就是李太守的亲戚,赶快通报吧。”看门人只好通报给李元礼。李元礼奇怪地问孔融:“小朋友,咱们俩家是什么亲戚呀?”孔融从容地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咱们俩家是世交呀!”原来,老子原名李耳,是李姓的先人。李元礼听后,非常佩服孔融的机智,当时在座的许多宾客,也对孔融的这番话感到惊奇。

有一个官员陈炜,听后不以为然,他随口说道:“一个人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一般都不会有大出息。”聪明的小孔融当即反驳他说:“这么看来,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言外之意是陈炜现在没什么出息。陈炜被孔融机智的回答难住了,张嘴结舌,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