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半世,奋进一生——深切缅怀王璋老师

高全成

四十三年前(1980年),年底,一个夜晚,三间连通为一体的低矮的平房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两张办公桌对拼在房间中央,桌子上摆满了各色菜肴,桌子四边见缝插针地放着大小不等的酒盅、茶盅、筷子、汤匙。

王老师一生无私奉献 隐忍半世奋进一生(1)

1993年王璋老师荣膺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淄博三中语文组空前绝后的酒会正在热烈地进行。语文组随同全校庆祝一九八一年元旦,藉此盛宴欢迎从淄博五中调入淄博三中的高全成和大学毕业分配到淄博三中的亓善庆老师,欢送调入淄博六中的王明昌老师。与会人员之全,聚会内容之多,确是空前的;之后,教研组的酒会再无这么多名堂,再之后,三中语文组酒会随着一、三中合并而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时空外。席间飞觥献斝,斟酒进茶,其乐融融;年长的、年轻的老师,一个接一个地给尊敬的、敬爱的王璋老师敬酒。王老师容光焕发,其喜洋洋,稳稳地端着酒杯,一一应对。不要担心,王老师酒杯里面是茶水,这是全组老师的一致愿望。

那种祥和而热闹的情景,不就发生在昨夜吗?我这个毛头小伙怎么倏忽之间成了古稀老头呢?这太令人感慨了!

王老师单元门前,我俩不是刚聊家常不几天吗?然而,什么预兆也没有,王老师没与老同事、老学生说几句话,就匆匆地走了呢?这太令人悲悼了!

不发讣告,不摆花圈,没有遗体告别仪式,草草下葬。此时是2022年4月初,疫情并非多么严重:只是人员集中的学校封了,小区未封,大小超市照常营业,各路交通照常运营。一个在淄博市教育史上著有亮丽一笔的老教师的去世竟然如同平静的湖面上飘过了一丝微风。令人遗憾,令人心痛!

哀思悠悠,忆念绵绵:幕幕情景,油然浮现。

不准考高中

1952年夏,少年王璋在淄博一中念完初中后就不准考高中了,原因是出身于资本家。

在淄博一中上学期间,王璋因为字写得好,经常被派到文印室帮忙刻钢板。有时寒、暑假在文印室帮忙,还能挣到几角钱的日工费。文印室的老师同情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他考高中,就想办法让他挣钱以自食其力。恰好淄博六中有招收文印员的名额。好心的老师就把年轻的王璋介绍到了淄博六中。

王老师一生无私奉献 隐忍半世奋进一生(2)

老式油印机

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即使没有任何历史污点,没有微点现行劣迹,再遵纪、再守法,也会因为成分不好而被判有“原罪”。于是,年纪轻轻的王璋刚踏入社会就处处小心,步步忍让,以自己的谨言慎行严严实实地隐遮了血气方刚的天性。

但是,隐忍,不等于消极,不等于颓丧,更不等于绝望。年轻的王璋出色地干好刻印工作外,还惊人地自学了高中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文科知识。然后同语文组一些老师一起考中了山师大专科函授班,之后又过了几次考试关,终于获得中文函授本科文凭。王老师曾经对我说,当年年轻,精力充沛,还时不时地帮助忙于教学的老师完成一些函授作业。从王老师的为人来看,这话应该是实话实说。

不会骑自行车

王老师自1971年调到淄博三中至1987年,长时间不能在校内住,而是借住兴隆村岳父家的房子。淄博三中位于英雄路与白虎山西路相交的三角处,王老师下班后若走英雄路,至大辛庄,再经新赵庄、辛庄最后到兴隆村自己家:一路上是下下上上。若走白虎山西路,因为原来有白虎山挡路,也是下下上上:这一路虽然稍好走点,但是路途稍远。一般情况下,王老师每天要走四个来回。我当时作为一个年轻力壮的人(我比王老师小18岁)骑着自行车走这段路,尚觉有点费力,而王老师每天都是一步一步地拖着乏力的腿走这段路,而且一走就是十七年。

王老师一生无私奉献 隐忍半世奋进一生(3)

上世纪淄博三中的老校门

当我惊诧于王老师不会骑自行车时,王老师对我讲了个中隐痛。王老师虽然降生于富商之家,但是一出生就多病多灾,幸亏经过母亲千辛万苦的护佑才保住了这条孱弱的生命。之后直到少年、青年,王老师的身体一直没有强壮起来。我曾与王老师等几个人围成圈托排球,从未见王老师打篮球,至于踢足球更是天方夜谭了。单杠、双杠这些固定器械,王老师从不触碰;自行车这种用以载人的游动“器械”,王老师就更敬而远之了。

冬季,午休时间短,王老师只能“以校为家”——在办公室吃从食堂打来的饭菜,在办公室午休。夏季,遇到雷雨天,午休时王老师也只能趴在办公桌上眯着。

轰动全市的复习资料

恢复高考后,各科都极缺复习资料。此时的王璋老师由小胆、隐忍、不出头,突然变成了主动出击。他产生了一个特别大胆的想法——自己编写高考复习资料。语文复习资料有作文、现代文、文言文等几大项。眉毛胡子一把抓是抓不过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抓重点,而各项都是重点,那就抓难点,公认的难点就是文言文。在许多人看来,小小的语文教研组,在短短的时间内欲助学生解决文言文的难点,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愿望而已。

然而,王璋老师从来都不是一个莽汉,他提出这个大胆的想法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文言文浩如烟海,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但是新时代高考的文言文内容绝不会考艰涩深奥的内容,一定是只考简易的。当然,这简易的也不是一望而知的,要答对,需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

文革前的中学生就觉得文言文难学,经过文革“洗礼”的中学生对文言文则更为陌生。要在短时间内减轻考生对文言文的陌生度,讲述系统的文言理论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最快捷有效的办法是尽快增强文言语感,而尽快增强文言语感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简易的且内容有趣、叙述生动的文言文小短篇。

王老师一生无私奉献 隐忍半世奋进一生(4)

1989年,王老师带领全组老师召开教研组会议

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并不容易。王老师带领语文组全体老师从浩繁的书卷中寻找难度适中的篇目是很费脑力的。篇目确定后,再分头作准确通俗的注解,则是更费脑力的。王老师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既主内又兼外。内:他是主编,又是担负更多具体任务的编辑;外:他多次上门求教淄博市教育界泰斗赵蔚芝老师,求助他在山师大函授时的面授老师后调入淄博五中时任淄博市首届语文学会会长的彭寿三老师。

王老师担纲的文言文阅读一书,册子不大,作用很大。不仅全面提高了考生的文言语感能力,而且有两则小文恰好是高考文言文题的阅读材料,这起码为考生答题省去了阅读原文的宝贵时间。一时间,淄博三中语文组押中高考题的消息,不胫而走,传为佳话。

血气方刚的后时代

粉碎“四人帮”之前,王璋老师一直是隐忍的,一直是与人为善,低调做人,埋头干活,不问前程。一度时期,语文组的组长竟然由另外教研组的组长兼任。王老师任副组长而未感有何不妥。王老师说,以我这样的政治条件,组织上安排我任副组长,我就有点“受庞”了。于是王老师只认认真真地干好副组长的工作,不越雷池半步。

拨乱反正后,广大教师都可以在三尺讲台施展才华了,王老师成为正组长后,长期被压抑的能量迸发出来了,能名正言顺地抓备课了,抓上课了,能甩开膀子大干了。见到有些年轻的老师板书欠规范、分析欠妥当,王老师就直言不讳地批评。批评之后,尽管当事人心悦诚服,王老师又心有不安,经常自责地与我说“孟子说,患在好为人师”。但是,王老师并没有管住自己,依旧经常批评应该批评的,依旧在批评之后自责地说“患在好为人师”。

有人说,男人也有更年期,只是每人“更”的年龄不尽相同。我觉着,王老师之“反常”,不是“更年期”作祟,而是“血气方刚”的后移。作为一个男人,“血气方刚”在王老师身上不是压根不存在,而是没有自然显现的时机。

一次,王老师与另一老师激烈争吵,就充分显现出本该在年轻时才有的“血气方刚”的天性。

“血气方刚”只此一现,王老师就懊悔不已,旋即光临寒舍,让我做“和平使者”:全成,你就说,我一时冲动,没掌握好态度,是我不好。

我谨遵王老师之嘱,连夜造访那位老师。开场白尚未作完,那位老师就急不可耐地说,啥话甭说了,是我误会了王老师。全成,你赶紧替我向王老师道歉!

风波起得快,消得也快,且无后遗症,且两人关系更笃。

有人说,会妥协,也是艺术。在我看来,王老师此次妥协与艺术无关,完全是律己宽人使然。

“开小灶”的功效

办公室里老师们都在静悄悄地备课或批作文时,忽然响起“嘿嘿”的笑声,大家不约而同地循声望去,见王老师正手捧一本作文,稍显得意地说:“孺子可教也!”原来,王老师发现对语文特感兴趣、作文有明显闪光点的学生,就如获至宝而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于是就着力培养。

他往往采取“开小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小灶”的方法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

书面的,主要是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和学习创作的诗歌、散文等。这项工作几近于古代老学究的皓首穷经。

口头的,就是面谈,内容多样,形式不拘。作文、阅读、答题等随机而谈;地点有时在办公室,有时在教室门外。

有趣的是放学路上与同路的学生边走边谈。王老师一个现于文化部门任正部级职位的学生,当年曾无数次地与王老师在放学路上边走边谈。王老师下班若走白虎山西路,转入白虎山路后,由北向南至西冶街中段再转几个小胡同方至其家。有几个在西冶街、叠道街等地住的学生,放学时经常与王老师同路。

王老师一生无私奉献 隐忍半世奋进一生(5)

2019年春节,时任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的校友张宏森给王老师拜年

最有趣的是那个现任正部级的学生的家在西冶街北段,师生俩边走边谈,竟然走过了学生的家门而两人浑然不觉,一直走到西冶街中段将转入胡同时才一起哈哈大笑。

师生同路之始,大概是偶然,后来成了学生有意与老师同路了。我们能推测出偶然是怎样发展为必然的,而偶然的缘起则不得而知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个学生热爱语文的温度有增无减,业余创作的热情越来越高,与他与自己的语文老师长期边走边谈不无关系吧。

我曾教过的姓乔的一个女生,后来因为文理调整又改由王老师教。王老师大公子结婚时在家设宴请客。我提前去帮忙,那个女生还在上大学,也特意请假去王老师家找刷碗洗盘的活干,以报师恩。她说,如果没有王老师多次给自己面批作文,自己是绝对考不上大学的。

王老师牺牲大量休息时间,费尽心力给学生“开小灶”的事情是说不完的。

光荣退休

“逝者如斯夫”,岁月不饶人。转眼之间,王老师已届退休之年。我想,于公、于私,我都要尽己绵薄之力使王老师减轻突然走下讲台、离开同事的失落感,增强退休的光荣感。

于公:王老师中年、老年以至退休后,先后荣膺市级、全国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文明家庭等称号。

其实,早在年轻时,王老师就与淄博一中的杨运德老师、淄博四中的刘怀中老师、淄博五中的郭弢老师、淄博六中的牛国泰老师等一起以“少壮派”之称蜚声淄博教坛。“少壮派”不是官方定的,而是同行公议、民间产生的,特别是深得淄博一中赵蔚芝老先生、淄博六中亓老先生等老一辈顶级权威赞誉,其名气之大,在官方奖励教师稀少的年代,不亚于一项正式的市级奖励。

王老师带领全组老师“在岗练兵”的进修做法,被中语会确定为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

我当副组长时零距离地学到了王老师许多宝贵的教学、教研工作经验,我接任组长后王老师不遗余力地支持我的工作。

王老师献身教育的精神、对待学生的爱心、严谨治学的态度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王老师律己宽人的品质、团结同事的艺术、奖掖后进的高格更对我的成长进步产生了重要作用。

于私:王老师对我生活上关心、帮助很多。只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1983年初春,我父因脑血管病而突然离世,正当我万分悲痛之时,王老师亲临慰问,帮助料理丧事,指点丧仪礼俗,还亲自和金粉、书写覆在棺木上的铭旌。写铭旌不用说毛笔字要拿得出手,就是铭旌的内容、格式,很多人(包括我)也压根不知。王老师帮我家解决了丧仪中的一个大难题,我终生难忘。

我想,欢送王老师,当然要搞一个酒会,但是不能只撮一顿了事。要有点品位,要符合王老师满腹经纶,谦虚低调而又自律清高的特性。我想到了两个办法:一、送个有意义的纪念品,二、搞个隆重的欢送会。

纪念品不能是一般的摆件,要符合王老师的身份、成就。于是就想到了送一个刻有表示敬意文字的大磁盘。我事先草拟了一首七言诗,让徐光红老师骑着摩托车驮着我,到山头镇陶琉大观园买了一个大白盘,请学校派面包车到淄博师专请来书法家牛国泰老师,牛老师按照白盘尺寸在宣纸上写好七言诗,然后我们请已经退休的陈光汉老师利用十几天时间刻字于盘。七言诗如下:

王璋老师退休留念

少壮蜚声淄教中,

星移斗转老园丁。

安贫负轭弥坚志,

乐道秉烛愈笃情。

业邃当赢优教誉,

德韶自有良师风。

于今花甲不为老,

而况青山夕照明。

王老师一生无私奉献 隐忍半世奋进一生(6)

1994年6月27日,语文组全体老师为王老师光荣退休举办了隆重的送别宴会。在淄博三中历史上退休人员送别会有如此之高的规格是空前绝后的。语文组老师全员参加不为奇,奇的是学校书记、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等主要领导应民间邀请以非官方身份光临宴会。(组织者不让领导有破常例之难,既不用公款,也不让领导掏个人腰包)

举行欢送会,王老师当然高兴,而王老师在致辞时说,更令他高兴的是在他六十岁生日这天举行。

退休后,王老师也没有完全闲着。他应兴华中学之聘,每天提着装着课本和备课本的布兜,乐呵呵地到校,笑盈盈地回家。看上去,王老师似乎进入了教学生涯的第二个春天。但是,年龄不饶人,王老师的家人发现了王老师身体日显不支的细微变化,三番五次地劝阻王老师歇活,王老师五次三番地只当耳旁风。

一个假期过后,未见王老师提着布兜上班、下班的身影。问及此事,王老师自我调侃说:“王博(王老师的长子)给我下了最后通牒了。”王老师终于心有不甘地第二次走下了他无比钟爱的讲台。

王老师一生无私奉献 隐忍半世奋进一生(7)

2008年王老师荣获淄博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突出贡献奖

闲不住的王老师又把可贾的余勇投入到了写作中。

六十老叟,赋诗雅趣方兴未艾;七十老叟,抽空爬格子乐此不疲;年逾八十的老叟,竟然还时常产生创作冲动。

退休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王老师手中的笔基本没有停下,不是整理旧篇,就是创制新作,共有《成蹊诗稿》《诗稿与文汇》《馨园诗稿》《馨园随笔》四部著作面世。也许有人不以为意。我是钦敬王老师老当益壮的精神的,我是惊叹王老师持之以恒的毅力的,我是诚服王老师几十年温度不降的热情的。

王老师一生无私奉献 隐忍半世奋进一生(8)

王老师的作品文集

王老师不是神,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是他自有其不普通之处——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没有辱没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王老师没有创造神话,干的是些平常的事,但是这些平常的事却凝聚着一位辛勤园丁的心血、浸透着一个有良心的教师的智慧,自有其不平常的意义——在众多师生心中闪耀着绚烂亮丽的光彩。

王老师一生无私奉献 隐忍半世奋进一生(9)

退休后与老伴出游,在郊区湖畔拉手风琴

退休期间,王老师一直以拉二胡、弹电子琴等自娱。王老师多次对我讲偷学乐器的趣事:我学会拨弄几种乐器,还真是沾了“文革”的光。大揭大批的风头过后,无论哪派红卫兵小将都不屑理睬我们几个“小虾米”。我不敢轻举妄动,又无事可干,就偷偷地找音乐组组长(笔者没记住姓名)学乐器。音乐组组长指点我学了几天后,没工夫陪我,又不忍心伤我自尊,干脆把乐器室的钥匙仍给了我。我心中窃喜:谁言“天上不会掉馅饼”!于是,我悄悄到乐器室弹钢琴,弹月琴,拉手风琴,拉二胡:整天摆弄,不亦说乎。

艺不压身。王老师会摆弄多种乐器,不仅自娱,还在教研组互相拜年中、野营拉练中、文艺汇演中、庆祝活动中都派上了用场。

王老师一生无私奉献 隐忍半世奋进一生(10)

王老师改编歌词并为演出者伴奏,参加学校2014年庆元旦文艺演出

2000年,一、三中合校后,王老师加入了淄博一中老教协乐队。老教协乐队是个松散的组织,没有“头”,大家想让王老师当头,王老师坚决地表示“活可干,头不当。”王老师不愿当头,却常常为乐队的一些活动出谋划策,有时亲自改编一些老歌与乐队老师排练后参加学校的有关文艺活动,效果特好。因为改编创作的形式,既适应了老同志挚爱老歌旋律的心理,又以新的歌词反映了学校教育的新气象。

几项乐器中,王老师大概最喜欢的是二胡,老干部活动室里经常飘出王老师等人拉二胡的悠扬之声,吸引许多路人驻足谛听。王老师直至病危住院,才放下了心爱的二胡。

王老师一生无私奉献 隐忍半世奋进一生(11)

王璋先生(1935一2022)

多想再听一次王老师拉的“北风那个吹”啊!

高全成 2023年2月4日于北京海淀寓所

(王福国先生对文中图片搜寻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