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云深处,扪萝问牧童。鸟盘秋色外,人语暮烟中。
还在快艇游花亭湖,陪游的当地友人就指着莲花渡码头方向告诉我:“快看,那就是西风禅寺!”顺着友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的一座满目青翠绿逶迤山峰,幢幢宝殿琼阁连城一片,掩映于苍松茂竹间,古朴宏伟,神秘清逸,有着遗世独立况味,也让人急迫地想要前去瞻仰膜拜。
花亭湖之滨这座山,名凤凰山,相传是当年佛祖此弘法,引来许多凤凰朝拜而得名。这座寺,就是禅宗五祖道场西风禅寺。西风禅寺,风从西边来,寺以山命名,这风一定是佛祖吹来的吧?风在花亭湖畔停歇,在凤凰山山腰上扎根,便成一座寺庙,一座佛光,一座禅山。
步入西风禅寺牌坊大门,右侧山崖上,大幅的石雕,呈现着菩萨们的灵山会盛景,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禅宗始祖达摩大师传法给二祖慧可时,曾有此偈语。南北朝武帝时期,二祖慧可筚路蓝缕,率弟子南行至安庆一带,开辟道场,驻锡传法,“一花五叶”,中国禅宗由此发扬光大。
“一花五叶”,从字面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一朵花长出了五片花瓣,并长成了丰硕的果实。佛教“一花”指禅宗达摩,“五叶”则指禅宗发展演变的五个流派,即河北临济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沩仰宗、广东云门宗、江苏法眼宗五宗。西风禅寺“禅源太湖”石刻,即由原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提笔。
西风禅寺始建于唐朝,原名狮子庵,共有三重,青砖小瓦,砖木结构,上殿为藏经阁,中殿供如来佛像,下殿有护法天神、四大金刚;三殿依山而建,一殿比一殿高,颇具气势。清咸丰六年(1856),太平军与清军交战,该寺上殿被毁,仅存中、后两殿,现已修缮一新,黄墙朱瓦,翘脚飞檐,错落有致,器宇不凡。
弘忍大师之前,禅者皆零星散居,一衣一钵、修头陀行,随遇而安。到了道信、弘忍时代,禅者的生活为之一变,禅徒集中生活,自行劳动,寓禅于生活之中,把搬柴运水,都当作佛事;又主张禅者应以山居为主,远离嚣尘。当年弘忍四方游历,寻访清幽寂静之处,云游到此,坐禅弘法,成为五祖道场。
五祖这种“山居为主,远离嚣尘”的禅风也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后来的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创丛林,立清规,道场选址在深山老林,称道场为“丛林”,提倡农禅并重,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都是受这种禅风的影响。
西风禅寺东南角有一巨石斜立,形状如狮,石下有大洞,可容数十人,洞口向西,风从口人,故名“西风洞”。西风洞又名五祖洞,传说曾是五祖弘忍等历代高僧打坐之处,洞的入口有五祖金身雕像,低眉垂目,举止若思,肃穆慈悲;石壁上“唐朝敕建西风古寺”等字迹依稀可辨。
西风洞自然造化,大洞中藏小洞,蜿蜒狭长,曲曲弯弯,沁凉静谧。据说当年太平军曾屯兵此处,逃避战祸。两壁石缝里供奉着许多观音菩萨像,山墙嵌有彩灯,有莲随着华灯在洞中聘婷绽放。”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就是如五祖这般吧?
古寺林深处,人语碧光中。西风洞旁有石阶步道曲折向上,竹簧深幽,浓荫遮盖,一级级攀爬,微有劳力,心却虔诚,景美心静,陶然其间,禅定安好。
一路多处巨石,如巨轮劈波斩浪,各具情态,像仙人石门,太白棋室,渡仙桥、小心坡、一线天、飞来石、祖师洞等,皆浑然天才,摩崖石刻,添辉增色。其中渡仙桥,相传是五祖下棋渡人成仙之处,桥下石桌、石凳还在,石桌上棋盘线条分明,一旁石壁刻有“别一壶天”四个大字,意为神仙福地。
山顶祖师洞是为纪念唐朝法智禅师开山建庵之功而立,法智禅师圆寂后,舍利子葬于此洞,洞内有“开山法智”石刻牌位,供善男信女祭拜。
山色千重波万顷,禅风佛韵醉西风。西风禅寺的最高处,俯瞰花亭湖,岛屿星罗棋布,湖光渺渺,山色旖旎;抬头,天空明净,白云袅袅;近处,飞檐翘角,心旷神怡。有风拂来,风掠檐铃,叮叮咚咚,声声清雅,轻敲心扉,一些疑惑,一些烦忧,一些欲念,悄然而落,骤然超脱,轻盈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