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循环经济越来越成为产业园区及企业的共识和行动;生态文明、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日益成为民众的自觉选择。

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的“双绿”时代正逐渐从理想走入现实。

连日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分赴湖北、福建、上海三省市多地,采访记录“双绿”时代的真实脉动。

从8月7日起,澎湃新闻陆续刊发“双绿”系列报道,今天讲述的是福建三明大田县“河长制”实验的故事。

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绿色转型⑤福建大田)(1)

2017年7月10日,航拍的福建大田县桃源镇段蓝玉溪。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资料图

福建三明大田县的蓝玉溪是一条美丽清澈的小溪,溪水静静地流着,在夏日刺眼阳光的照射下,两岸景色倒影在犹如镜面的河水之上,偶尔起着旖旎的水绉。

眼前是一幅宁静的乡村美景,但对于桃源镇蓝玉村村支书肖基传而言,他似乎还不是特别满意。

“现在的水质都不错,没有异味了,前几天下了一场雨,溪水看起来有些浑浊……”肖基传有些难为情地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

肖基传另一个身份是蓝玉溪的村级河长,每天都要准时出现在河岸上巡查,随时拿出手机拍摄照片,配上一段情况汇报语音传到“河长易信群”,大田县各级领导均在群里,这也促使各层级河长不敢轻慢。

2009年,为了改变困扰多年的水污染难题,大田县在福建率先推出河长制。2013年,为响应中央加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大田县全面完善“河长制”流域管理机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段管理、监控、考核和问责,并推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易信晒图”。

大田县共有168名河长,全县所有河长均要加入“河长易信群”,以实名标注河段名和河长名,每天把巡查情况实时反映到群里。上级河长第一时间进行批示,再由河长办后续处理。

这是技术驱动下的制度创新。大田县用现代通讯工具的实时性、便捷性和直观性把河长有效组织了起来,此举也获得了社会各界认可。2015年,此案例入选“全国水利行业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大田县继续延续以技术力量推动兴水治河的思路。

在位于大田县城的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全县100多个河段的监控视频和定位图像信息,均实时显示在墙上密密麻麻的屏幕,犹如公安的“天眼”系统,监控着每一条河流的安全。

“这对监控违法十分有效,只要发现问题,相关河段长、责任部门和执法部门要立即追查原因,进行查处。”大田县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卢国首对澎湃新闻称。

两年前,大田县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成立,构建了庞大而精密的监控系统,以管理信息化、管控可视化、指挥远程化为目标,形成了一个动态监测网络。

用技术思维管护河道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能,也为中国“河长制”实验提供了参考范例。

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绿色转型⑤福建大田)(2)

2017年7月11日,航拍的福建大田县武陵乡段武陵溪。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资料图

地陷、水干和树死

“治理一条河,看似简单,实则艰难。”大田县河长办主任田仁芳对澎湃新闻称,生态治理是全社会的事,但推动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一把手”。

大田县委书记熊旭明是大田版“河长制”关键推动者。他在担任县长期间,曾执掌过多年的总河长。

“改革创新的事要一把手亲自抓,如何进行生态治理,首先得推出制度传导压力。”熊旭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

2009年至今,大田县“河长制”已经推行8年,看着曾经那些被污染的河流变得清澈起来,他感慨万千。

大田县地处福建中部,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发源地之一,它是典型的山高坡陡、人多地少的水土流失区。大田也被称为“闽中宝库”,矿产资源丰富,更是福建省五大铁矿区之一、中国首批百个产煤县,现已探明的矿种有煤炭、水泥、石灰、铁、锌金等12种矿产。

据历史记载,从1332年起,大田县开始长达数百年的采矿史。

“矿产丰富的地方,也是生态很脆弱的地方,早年重开采,轻保护,给大田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熊旭明称。

在大田县任职前,他曾在宁化县淮土乡担任党委书记,淮土乡毗邻江西地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山上不长树,也不长草。

这段基层执政经历,让熊旭明深刻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他在淮土乡任职的两年多时间,主抓水土流失,这对他此后推行大田版“河长制”起到很大帮助。

2001年,熊旭明刚调任大田县,担任县委常委一职,当地官员很自豪地告诉他说,大田共有550座煤矿,这在他看起来并非好事。

“如此多的煤矿实际上造成了生态破坏。”熊旭明说。

他通过调研后才发现很多矿区并未按规范开采,既没拦土坝,也没拦渣坝,污水横流,水土流失,让他看了“很难受”。

他看到的经常是一幅满目疮痍的景象:地陷、水干和树死。

“河道不是黄色的,而是黑色的。”熊旭明回忆称。

大田也是农业县,拥有18个乡镇,12万人口,保留了传统乡村的生活习惯,对垃圾不讲究。以均溪河为例,河道两岸村庄人多地少,每位村民平均仅有半亩地,为了生活,村民只有种菜、养鸡和养鸭来获得收入,可是生活污水和动物粪全都倾倒在了河里,造成均溪河变成垃圾河。

“每到夏天雨季,河里要么是死猪、死鸡和死鸭,很脏乱,我们乡镇一级政府会组织人清理,但在偏远的村庄,无人清理,垃圾顺流而下,味道很臭。”田仁芳对澎湃新闻称,垃圾极大影响了河道水质,让很多河流成了“黑臭水体”。

事实上,大田县各个乡村也都雇佣了保洁员,定时清理垃圾,但由于没建立长效机制,效果很不明显。对于河水被污染,大田县民众也怨声载道,指责政府不作为。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无论对于谁来说,都应该是不幸福的。”熊旭明称。

还水于民

熊旭明到任大田后,最早主抓的并不是生态治理,而是城市建设。

以前大田县城没什么像样的高楼,大多是低矮、破旧的房屋,空间狭促而拥挤,城市很少公共活动场所,完全不像一座城市。

2005年,熊担任大田县常务副县长;2007年,他分管城市建设工作,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城市改造运动。拆违建、铺地面、修路网、建公园,设桥梁、造广场……大田城市建设由此起步,从未停止。

“现在有点城市的味道了。”熊旭明笑称。

城市面貌得到改变,让大田民众对政府有了信心。

有一天,熊旭明手机收到了一位市民发来的短信,大意是希望他能像抓城市建设一样,把大田生态环保抓好。

这条短信对熊旭明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触动,因为“它代表了很多民众的真实声音”。

2009年,他决定把工作重心转向生态治理,大田县由此开始了一场自我救赎式的生态保护之战。

“为什么要搞?因为实在看不过去。”熊旭明认为,政府本应提供公共服务,让民众有一种幸福感和获得感。

熊旭明深知,如果按照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去,根本无法完成生态治理目标。

这源于他的判断,他提出“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的治理观念。

为了突破生态环境管护执法涉及部门多、职能交叉重叠、易推诿扯皮的情况,大田县在福建首个提出“河长制”。

大田版“河长制”打通了部门之间的壁垒,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治水合力。

河长之职委任给了两位副县长,便于协调各个部门、乡镇,明确河长为包河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水利、环保等相关单位、乡镇均列入协助单位,以此负责均溪、文江两条主要河流的监管、整治。

“河长制”实施后,早期任务是清理河道淤积的泥沙、垃圾,修建污水处理厂,对河道沿岸的污水进行处理。效果很明显,当地居民明显感觉河道畅通,河水清澈多了,鱼虾也多了。

“现在汛期再来的时候,洪水一般不会上岸。”大田县吴山乡梓溪村曾连芳对澎湃新闻称。

“为什么大家对此触动很大呢?原来各部门彼此推诿,现在明确责任人了。”卢国首称。

当然,治水不仅是环保问题,实则也是经济问题。

“河长制”实施后,也意味着它必将冲击传统经济模式,首先对河道沿岸的村民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为了当好这个河长,我得罪人的事没少干。”大田县武陵乡一位村干部对澎湃新闻称。

当初为了拆猪圈牛棚,不少村民激烈反对,他做了多次工作才同意。

除此以外,那些曾为大田县创造财政收入的传统污染型企业也面临冲击。

经过利弊权衡,大田县政府取缔了一批无证照、污染重的企业,同时对那些无序开采、规模小、不安全和不环保的矿区,坚决予以关停。包括也迁移了几家造纸厂,让其退城入园。据统计,大田县原有20多家左右的水泥厂,由于对大气污染造成严重,只留了三家,其余全部关停。

“这是要下一定决心的。”熊旭明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矛盾,现在大田县在吸引项目时,是否符合环保和生态是重要指标。

“对于如何发展,我们也有思考,我提了两个不要,没有环保的产能不要,没有安全的产能也不要,但问题是也要解决掉吃饭、运转和发展的问题呀,如果和环保有矛盾了怎么办?很容易短暂出现没项目、没就业和没税收的情况,这是大问题。”熊旭明称。

他认为“现在到政府买单的时候了”。

近几年,大田县累计投入资金4.12亿元,实施了矿山整治、小流域治理等128个治理项目。包括对闽江上游尤溪流域防洪二期、万湖矿区水保生态治理、均溪河安全生态水系一期项目等7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4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9%。

为了让河流回归自然,大田也力推小水电转型,还水于民。

“以前大田县沿河修建很多小电站,过多截流发电造成没水,除了主汛期,平常都看不到水。为此,我们启动了拦河蓄水清水工程,由政府出资收购了上游的一些小水电站,收购以后,让河水重新流到河道里去,它就不会截流发电了。”大田县政府一名官员称。

技术与制度

大田版“河长制”经过几年试行,获得良好效果。

2013年,大田县全面推广“河长制”流域管理机制,境内所有河流按河段,不分大小,均设立河长,全县共确定168名河长,实现了县、乡(镇)、村三级全覆盖。

2014年起,大田全面延伸“河长制”,组建了“河长易信群”,以“易信晒河”的方式开启科技治理生态的道路。

“易信晒图提高了行政效能,让责任更加清楚明确和高效。”田仁芳称。

不仅是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更尤为重要。

如何建立一套与“河长制”相配套的长效机制,也是大田县一直在实验的课题。

为了形成全方位联动的治河模式,大田县2010年成立福建最早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2012年,大田再次集结水利、环保、国土、林业、安监等行政执法职能,成立福建首家生态综合执法局,改变此前“多头治水”的弊端,这项制度创新荣获2016年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2015年,为了加强生态监控,大田县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

“这都是一种困境倒逼出来的机制创新。”田仁芳称。

他认为,每当大田县“河长制”推行一段后就会碰到难题,使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9年的治河历程中,大田版“河长制”的模式一直在演变和进阶。

“现在我们能用网格化和数字化进行动态管理,今后还会结合移动数据终端,用手机即可完成监控任务。”熊旭明称。

他对“河长制”态度很明确——“永远在起点,永远要提升。”

大田县司法系统也介入到生态保护之中,大田县人民法院成立了生态环境审判庭;大田县检察院也先后五个乡镇设立“派驻乡镇巡回检察联络室”。

成效显著。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田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9.32万亩,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91%,年减少土壤流失总量4.27万吨。其次是绿化造林面积极大增加,达13.72万亩,矿山植被恢复近1.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6%,林木蓄积量增加到1140多万立方米,被授予“省级生态县”称号。

生态经济学

近几年,大田县不遗余力地建设民生设施。

“2016年全县财政支出是20多亿元,民生支出占17亿元多。以前上访的人很多,近几年很少了,或者几乎都没了,这说明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田县政府一名官员称。

澎湃新闻记者在大田县的主城区与乡镇采访时发现,几乎所有政府机关办公大楼均十分破旧,而只要是学校、体育场、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均建得豪华阔气。

“尽管生态文明很重要,但GDP还是要。”熊旭明深知经济对于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大田县的GDP增加了8.6%,略高于福建全省8.4%,2017年第一季度,大田县的GDP是8.9%,略高于全省的8.6%。这充分说明大田并未因为抓生态保护而影响经济发展。

作为福建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大田县如何做好生态文章?

“很多旅游城市本身山清水秀,躺在那里就是一幅很美的山水画,但大田不行,只能努力去治理,才能把生态文章做出来。”熊旭明感叹道。

大田版“河长制”的成功推行,也催生出一批生态与环保相关的行业。

首先它引来一家浙江资本的环保公司——威斯特。该公司主要针对村镇垃圾收集、处理和技术改造提供服务,公司总部设在大田县,业务已快速扩张至德化、永安、尤溪、福州、邵武等福建省内外17个县市。

借用在生态治理上的经验,大田县准备在产业转型上进行“弯道超车”。

目前,大田县培育了一批“两茶两花”和富硒产业等特色产业基地;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链进一步集聚延伸,全县减少采矿权证33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曾经为传统矿区提供设备的机械制造企业,如今也已朝着环保设备和智能制造方向转型,提高其附加值。大田县政府还与网龙公司合作,引入虚拟现实产业,希望打造一个“县域VR产业示范区”的样板。

“如果想要产业转型,不能空喊,没有人才和技术,不可能会转型的。”熊旭明称。

曾经不敢指望的生态旅游行业也在悄然起来。根据统计,大田县已建成5个千亩以上茶园观光旅游基地。

2016年,大田正式发展全域旅游,力图打造成“闽中心灵栖息地”,以此推动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以旅游为主的产业战略对于传统农业乡镇提供了想象力。

武陵乡位于大田县西南部,与漳平市吾祠乡接壤,距县城26公里,全乡平均海拔850米,夏季气候凉爽。以前,武陵乡均以种养业为主,雪山萝卜、烤兔、食用菌和鲈鱼在福建省内都很出名。现在,当地政府准备发力休闲乡村旅游市场。

“以前对自身资源缺乏认识,不太重视生态环境,经过这些年的水土治理后已经重新变美了,今后我们要全面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结合当地种养业,集休闲观光、垂钓和餐饮于一体。”武陵乡党委书记陈如双对澎湃新闻称。

华兴乡位于大田县东部,距县城仅有5千米,是离县城最近的乡镇,均溪河与仙峰河在此交汇,和平溪川流而过。

前几年,由于华兴乡的上游有几家污染型企业,造成了辖区的河流水质很差,原先可洗澡游泳,现在水草都不长,故此民众怨声载道。大田县推行“河长制”以后,曾经被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澈了起来。

“我认为自然资源就是资产,美丽乡村一定要有产业,一个好的生态如果不能带来效应,维系起来相对困难。”华兴乡党委书记颜佳秀对澎湃新闻称。

为了用旅游经济推动河流保护,华兴乡引进了一个旅游项目——仙峰漂流旅游景区。它是大田县第一个漂流景区,投资者准备开发水上乐园、特色农作物种植和“农家乐”,最后形成一个“探胜、溯溪、越野、露营、徒步”为一体的生态风景线。

“我认为大田现在旅游业才刚刚开始,在未来几年里,它可能会开发出很多景区。”大田和平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陈清节对澎湃新闻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