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1)

当我们询问:如今的价值观跟童话里的世界早已格格不入时,为什么还要读经典童话?

我认为,孩子们对于童话故事的心理需求和天然喜爱便是最好的答案。

今天Q妈推荐几本童话故事类绘本吧!

说到童话故事类绘本,这里Q妈要隆重推荐一位绘本大师---[美]保罗.欧.泽林斯基。

好了,废话不说,来认识保罗吧!

1、首先,按照Q妈之前的推书评价标准,他肯定是凯迪克大奖获得者,对吧?没错,保罗是凯迪克大奖获得者,但是他可跟很多大奖获得者不一样哦,他太厉害了。我总共搜到他4本绘本作品,你猜猜他获得几次大奖吗?没错!是4次。他的作品全部都获凯迪克大奖,其中1本金奖,三本银奖。这个成绩?在绘本界不是数一数二,但应该可以排入前十。

2、保罗为什么这么厉害?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有一个必须要提的,那就是他的老师太厉害了。保罗1953年出生于美国。1970年进入耶鲁大学学习。二年级时选修了童书大师莫里斯·桑达克的课程,并对绘本产生兴趣,随后投入创作。

莫里斯.桑达克大家知道吗?就是《野兽国》的作者,《野兽国》就是那本被奥巴马拿出来作秀读给孩子听的绘本。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2)

莫里斯.桑达克曾8次获得凯迪克大奖,而他的学生保罗获得4次凯迪克大奖。你们觉得牛不牛?

这里说句题外话,当我研究凯迪克大奖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凯迪克大奖的获得者之间总是会有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大卫威斯纳的老师,也是凯迪克金奖的获得者大卫.麦考利

但是Q妈这里要认真提醒一句:“我不太推荐老师的作品”。在Q妈这里,这两个人都是典型的青出于蓝,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之言。时间将会给他们合适的评价。

3、好了,回归保罗。保罗.欧.泽林斯基四度荣获凯迪克奖的作品如下:《风铃草姑娘》(又译《长发姑娘》)获凯迪克金奖(1998),《亨舍尔和格莱特》(1985)、《侏儒怪》(1987)和《沼泽天使》(1995)获凯迪克银奖。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3)

4、可以看出,保罗喜欢童话故事的再创作,这四本故事的内核都出自于格林童话,当然存在一些改编。在宝妈界,关于要不要给孩子看格林童话,一直都颇有争议,主要的原因是格林童话一般比较暗黑,反对的原因大部分都一致:“太阴暗了,我看了都吓人,孩子看了也害怕”。

对于有这方面体验的宝妈,可以不用再考虑保罗的作品了。他是一位小众作者,绝对不适用于大部分宝妈。后面关于这点,Q妈会专门给出解释。

5、保罗的画风是他得奖的主要原因。如果说绘本的世界就是一个艺术世界,各种绘画创作的风格你都能欣赏的到。那保罗就是这里面画风独一无二的的大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绘画风格已经成了他的标签。他的作品全是这种风格的,随便挑两张来看看。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4)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5)

是不是很美,反正Q妈觉得特别美。人物细腻饱满,光线柔和,每一幅作品都可以单独洗出来挂在墙上。这里Q妈分享一个观点,在给孩子选择绘本时,应尽量考虑艺术的多样性,各种风格的作品都应该让孩子接触一下,而保罗的这种,真得非常特别,这是我推荐保罗作品的最主要原因。

6、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他的作品适合大童阅读,5岁 最佳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6)

1、《风铃草姑娘》,作者:[美]保罗.欧.泽林斯基,金星出版社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7)

Q妈荐语:《风铃草姑娘》这个故事的内核就是长发姑娘(有一部电影叫魔发公主)。这个故事曾在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出现过多个版本,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格林童话》中的《莴苣姑娘》(又名《长发姑娘》)。保罗撷取各个文本的精华,将美丽的风铃草作为长发姑娘的象征,用自己独特的视角重新阐释了这一古老的故事。这部作品是保罗的代表作,也获得了凯迪克金奖。

故事虽然来源于童话,但是它并不避讳人性的弱点,正视人性的善恶,不刻意为了儿童而营造童话。比如说,风铃草姑娘的父母最开始就没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偷了巫婆家花园的风铃草,被发现之后,才导致后面孩子被带走。而巫婆一开始也没表现出邪恶,也很用心的照顾风铃草姑娘,甚至一度其乐融融。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8)

直到王子出现想带走风铃草姑娘之后,才勃然大怒,显现出狠毒的一面。

这里面的人物除了主角之外,都呈现了善恶的一面。很真实,不像有些童话,王子一来,故事就基本结束了。这里面,王子也是受到了惩罚,之后才得以圆满。

在我看来,这反而是正常的价值观,“因为你获得了什么,所以你要付出什么,因为你做错了什么,所以有一些后果“

2、《亨赛尔和格莱特》,作者:[美]保罗.欧.泽林斯基,贵州人民出版社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9)

Q妈荐语:《汉塞尔和格莱特》,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小的时候听过,印象极为深刻,当无意中发现了这本绘本,真得非常欣喜。

这个故事很长,讲的是一对贫穷的夫妻带着一对兄妹,因为生活过不下去了决定把兄妹丢到森林里自生自灭,哥哥知道后就捡了很多石头放在兜里,第二天一边走一边丢石头,然后机智地沿石头找到了回家的路。这对兄妹先后被丢到森林三次,前两次哥哥都通过各种办法,机智地找回了家,但最后一次他的面包被小鸟吃光了,所以迷路了。然后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座糖果屋,他们忍不住吃了一些糖果,然后兄妹俩被巫婆抓了起来,最后妹妹机智地打败了巫婆,带着金银财宝回到了家。

这里面有一些争论点:比如父母怎么能因为饥饿而把孩子抛弃;巫婆要把哥哥养胖了再吃了他;妹妹最后把巫婆推进火炉里。想想好像画面都有些残忍。

有的宝妈会疑惑这样的故事适合给孩子讲吗?Q妈正好说说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关注的点不在这几点上,而是在两个兄妹斗智斗勇上面,为主人公的机智而激动兴奋。

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有的宝妈可能会担心孩子接触这种阴暗面不好,恰恰相反,儿童往往会自动忽略掉这些他们没经历过的事情,而是关注他们喜欢关注的点。当然,特别小的孩子,不太建议阅读。

这个故事很受插画家喜爱,有很多版本,我家里有两版:一版是保罗的,一版是安东尼布朗的。怎么说呢?保罗的这版更精美,更贴合原著,安东尼的那版改编了故事,有一些写意,推荐保罗的这版。

3、《沼泽天使》,作者:[美]保罗.欧.泽林斯基,贵州人民出版社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10)

Q妈荐语:如果说上面两部作品你还有些纠结的话,这部《沼泽天使》真得不用纠结。这个故事一点都不暗黑,就是讲的一个天生体型巨大的姑娘智斗一只大黑熊的故事

仔细看看这个封面,底下就是他们的父母,后面就是沼泽天使。

Q妈非常喜欢这种具有一定视觉冲击的绘本,大和小的对比形成了一定的视觉对比趣味,这种作品天生就能吸引孩子,随便看看几张。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11)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12)

仔细看看,这第二张可是打到了湖里哦。

4、《侏儒怪》,作者:[美]保罗.欧.泽林斯基,贵州人民出版社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13)

Q妈荐语:《侏儒怪》这个故事依然非常神奇,和上面的沼泽姑娘一样,沼泽姑娘诠释大,而侏儒怪就是小。

一个平凡的姑娘因为父亲的一句玩笑话,而被送进皇宫。皇帝把她关进稻草屋,命令他用稻草纺织出金线。姑娘不会哭得伤心,然后侏儒怪出现了,帮助了她。然后皇帝很高兴,又把她带到了更多稻草的屋子,侏儒怪又帮助了她,最后皇帝把她带到一个巨大的房间里,房间里全是稻草,皇帝说这一次只要纺出金线,他就会娶她为妻。这一次侏儒怪帮助她的同时提了个要求,等她生了孩子,要把孩子带走。最后孩子被带走了吗?欢迎大家到绘本中找答案。

我觉得这些故事真得都有一个特点,这估计也是古代的那些【母亲】塑造出来用来吓唬孩子的,那就是你如果不好好听话,我就把你送走,或者巫婆就会把你要走。当然我也佩服创造这些故事的那些人,他们最终都给了孩子圆满。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14)

最后,Q妈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些暗黑故事的一些观点。

为什么很多童话故事里总有恐怖的场景?

我特别赞同以下这个观点。

从心理角度上说,对于很多孩子而言,这个故事恰好反映出他们内心潜藏的害怕——被父母抛弃的恐惧。战胜这种恐惧,重获安全感的方式有且只有可能是——成长。

孩子和大人看故事的角度是不同的。当孩子读到这样的故事时,他们的关注点更多是放在小主人公身上。主人公的成功会带给他们莫大的鼓舞。

我不知道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听《小红帽》的故事没?《小红帽》这个故事其实也挺暗黑的,狼吃了婆婆和小红帽,猎人用剪刀把肚子剪开,把他们救了出来。这些画面,想想都很血腥,但是你小时候有这种感觉吗?你会去想小红帽他们在狼的肚子那种窒息的感觉吗?以及剪刀剪破肚子那种撕裂的痛感吗?不会,这些都是我们脑补的,孩子的世界太纯真的。因为他们不会这样,所以他们脑子里想不出来。他们的阅读快乐来自于打败大野狼的兴奋感。

作为家长,最怕的是以成人的眼光理所当然地将一些童话拒之门外。

所以,请别替孩子拒绝这些看似残酷的经典故事。你只需要带他们到故事的门口。如果他不喜欢,让他自己选择离去。

我是Q妈,常年混迹于图书馆,为孩子寻找好书。

同类精彩文章阅读:别找了,这都有!我听说很多宝妈都在寻找故事型绘本?

不建议读的绘本(暗黑系绘本不要读)(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