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和“慧”​严格来说不是一个意思。

​区别还是很大的。举例来说,“急中生智”和“静极生慧”能很好的表达了“智”和“慧”​的区别。

急中生智,是着急上火的瞬间迸发出来的​灵感。

静极生慧,是极度安静无欲无求的状态下​迸发出来的东西。

再深入一点说,“智”是不带“心”的,不动心,不动神,“智”是知日,是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像一个明晃晃的太阳挂在那儿,除非盲人,否则一般人都能看得见,肉眼凡胎都可以讨论的学问就是“智”。

往现实生活中扯,那就是娃每天学的知识,目前都属于“智”​的范畴。

现在就是大家为了学好“智”​,拼了老命了。

倾全家之力,甚至2代人的全部力量买学区房,花钱培优,择校​读名初,私立学校。租房陪读,从小各种兴趣班学起,高中突击艺术生的,总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就是为了娃能占领优势学位读好书,​拿文凭,找工作。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慧根(娃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慧根)(1)

而“慧”,带“心”​。​带心的东西都通神。上面2个“丰”,意味着极大丰富,不可想象的​内容,没有穷尽。“慧”中间的部分,象征着一种哲学,这“拐弯”的东西就像我们讲的乐极生悲,​某个时候某种程度会拐弯儿。

“慧”实际上告诉大家,多了不好,太强势了也不好,抱朴守拙​倒是极好的。

如果从“智”这个角度看这个人傻,但是从“慧”来讲,哎,​高人!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从小都是有慧根的。

可是,娃渐渐大了,​除了读书,啥也不会了。不会独立思考,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

现在高考指挥棒​几乎每年都在调整。

总体的方向是​引导大家多读书多思考。高考难度在降低,​更强调娃的基础和细心程度。

小升初也不允许择校了,也是希望大家把学习的时间空出来,给娃更多的时间放空,​学会观察世界,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勇敢地表达自己。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慧根(娃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慧根)(2)

多少娃到了高考之后,拿到分数,不知道喜欢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稀里糊涂的​报个学校报个专业。到了大学才发现专业​不喜欢而浪费4年大学时间。​到了大学毕业,痛苦的找个不对口的工作糊口度日而已。

人生很长,不管是12年还是16年的学生生涯都只是小小的​一段路。

更重要的是走入社会后,面对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哪个娃会在十八岁突然长大,也没有哪个娃在大学毕业那一天突然学会面对社会。

也许从小学开始,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让娃更多地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地面对真实的生活,解决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

多读书,多学习书本之外的知识,多思考,多​琢磨琢磨自己的内心。

保留住每个孩子的慧根,也许比学更多的“智”​更有意义吧。​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慧根(娃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慧根)(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