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听说过英国大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但一直没有勇气拿起这本书,甚至微信读书里,这本书有很多个版本,而且都是免费的,我也从来没有看一眼。其实外国文学翻译版本多,说明书的受欢迎程度大,但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让读者选择变得困难,不知道到底哪个版本才更好?

那天去图书馆逛了一圈,把上个月借的一些书还了之后,又借了一些书回来,其中就有这本《月亮与六便士》,虽然有电子书,但是用纸质书来装一下斯文还是很有必要的。

借回来之后,其实也没有立马看,而是过了几天才开始,刚开始的时候看了两页,总感觉不能进入状态,看着看着就会想睡觉,不知道是不是像有人说的看文学作品,前50页都很无聊,但只要熬过了这个阶段,后面就会很精彩,让人欲罢不能。

我看书的过程就有点这个意思,好像确实如此,第二天再拿起来的时候,真的放不下了,虽然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事,断断续续地看,结果还是一天就看完了。

其实这本书的故事并不复杂,书名已经道出了它的主题,月亮高不可攀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是英国面值最小的货币,代表的就是现实。理想与现实如何选择,这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考验。因为现实的不堪往往让理想捉襟见肘,可是高晓松又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所以,理想和现实是否可以兼得呢?

正是因为看清了理想和现实无法兼得之后,男主角斯特里克兰,才会彻底放弃现实,选择抛妻弃子远走他乡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一举动不仅让妻子伤心欲绝,也让身边所有人都无法理解。

原本生活虽不算特别富裕,但是作为证券经纪人,收入还算稳定,让一家4口衣食无忧还是足够的,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任谁也没有办法理解。

然而,它就这样真实地发生了,而且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斯特里克兰只跟自己的助理交代了一下自己的去向,便不辞而别了,仅留给妻子一封简短的信,连理由也懒得编造一个。

你一定会觉得这样做简直太没责任心了,没错,他妻子的姐姐和姐夫听闻此事后,恨不得将其追回来将其碎尸万段。即使他不爱自己的妻子了,但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呢,连孩子也能说抛弃就抛弃,这么绝情吗?

哎~ 就是这么绝情,甚至连一个子儿都没给他们留下。当作者也就是书中的「我」,受他妻子之托前往巴黎找到斯特里克兰时,他的表现也极其残酷和冷血。

当被问到这样连孩子也不管,他们会流浪街头时,他不仅没有一丝忏悔,反而说:「他们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舒服日子了,比大多数孩子不知道要强多少。再说,总有人会养活他们的。必要的时候,麦克安德鲁夫妇(他妻子的姐姐和姐夫)可以供他们上学嘛。」,甚至还说对他的孩子没有什么特殊感情。

听听,这是人能说出来的话吗?自己的孩子就像是别人的一样。

当「我」告诉他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十足的混球时,他的回答也很干脆:「他们愿意那么想就让他们那么想吧」,人多多少少都有世俗的牵绊,受到别人的指责更是会良心不安,可是,斯特里克兰却毫不在意。

听说过,那些暴发户发达之后抛弃糟糠妻的,但是你以为斯特里克兰也是因为暴发了才这么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说,法律可以强迫他抚养老婆孩子时,他却告诉「我」:「法律能从石头里榨出油来吗?我没有钱,只有百十来镑的生活费。」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种话没人会相信,可是「我」看到的现实确实如此,他的经济情况捉襟见肘,已经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可就是宁可过着这样的日子,他也不愿意回去当他的证券经纪人,到底是什么魔力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呢?这种魔力就是画画。

可是对于一个已经四十岁的中年人,抛妻弃子居然是为了专心画画,你敢信吗?

如果是别的行当,即使能力并不出众,混口饭吃也完全没问题,可是绘画这样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混成一流画家几乎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更何况别人都是十八岁就开始学,而斯特里克兰都已经四十岁了,成功的概率更是渺茫。

可是这却丝毫没有打消他要学画画的决心。

从后面发生的故事来看,我们还是太低估了斯特里克兰的决心了。因为他学画画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成为一流画家,更不是为了赚大钱,仅仅是因为喜欢,因为理想。

然而,他对世俗目空一切的态度,并不是为了矜持艺术家的冷酷风格,更不是因为清高,毕竟饿坏了的时候,他也一样会为五斗米折腰。可是,只要能赚到买颜料的钱,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就是这样一个为艺术不顾一切的人,却从未因为艺术而捞到半点好处,即便这世上很早就有人看出来他是一个天才画家,但是他的画却因为境界太高,并不为世人所接受。

他的命运也像梵高一样,生前穷困潦倒,直到死后,才一画难求。

世俗如你我,一定会疑惑:这样过一生真的值得吗?

然而,斯特里克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后悔,当初作出的那个决定。因为跟每天为节省六便士而挤破脑袋相比,月亮即使远在天边,也不该停下追寻的脚步,因为那是光的方向!

如果是你,你会追求月亮,还是六便士呢?

满地皆是六便士(即使满地都是六便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