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国粹,豫剧是地方戏,为何喜欢豫剧的观众更多呢

京剧改音念白太多,真正懂韵味的人少之又少,加之国家承认一定的文化高度,导致于魁智、李胜素、胡这样的大师和胡文阁这样的传承者已经不可能走进寻常百姓家,撂地演出,反观豫剧,像李树建、刘忠河、金不换这样的豫剧大师,仍活跃在农村古会、甚至田间地头,谦卑的态度,更是让豫剧大师桃李满天下,后继有人。京剧其实最适宜于衣食无忧的闲人欣赏,京剧的来源就是徽剧进京后迎合八旗子弟的百无聊赖的生活而产生的。京剧不能称为国粹,从它的受众群体来看,被称为糟粕比较贴切。

豫剧和京剧行当划分有何区别(京剧是国粹豫剧是地方戏)(1)

豫剧和京剧行当划分有何区别(京剧是国粹豫剧是地方戏)(2)

豫剧和京剧行当划分有何区别(京剧是国粹豫剧是地方戏)(3)

豫剧和京剧行当划分有何区别(京剧是国粹豫剧是地方戏)(4)

豫剧和京剧行当划分有何区别(京剧是国粹豫剧是地方戏)(5)

豫剧和京剧行当划分有何区别(京剧是国粹豫剧是地方戏)(6)

京剧就是占了一个“国粹”,这俩字就架子太高了,看看甘肃,陕西的秦腔,大街上碰到的老百姓都能随便吼两句,这才是艺术的传承,京剧喜欢闭门造车,没落甚至灭绝都是情有可原。一,京剧是看角的艺术,没什么好角看戏的人自然就少了。二,媒体当下推崇最多的是年轻人的娱乐节目,通篇小鲜肉忘了老年人喜欢的节目尤其少了较好的京剧剧目,三,普及不够,青少年听的見的少,谈何喜欢,剧场票价拉开了观众距离,热闹人多的京剧票房和冷清剧场成了鲜明对比!

豫剧和京剧行当划分有何区别(京剧是国粹豫剧是地方戏)(7)

有创新才有发展。自从样板戏后,京剧恢复了传统戏,各院团演来演去也就那么几出,时间长了,观众就会有审美疲劳。另外一个原因是,各流派自成一脉,只讲传承不讲借鉴,慢慢变成业内专业人士的小众审美,渐渐远离大众。墨守成规,孤芳自赏,为迎合市场,眼花缭乱的服化美以及廉价的拔高音也未能挽救京剧走向式微的颓势,也只能保留在非遗项目名册里。可是有个现象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张火丁。作为程派领军人物,不炒作,无绯闻,台风稳健,身段优美,唱腔一流,只要演出,一票难求,红遍全国。看她的戏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豫剧和京剧行当划分有何区别(京剧是国粹豫剧是地方戏)(8)

不是说改革开放吗?为啥京剧还那么守旧,抱着上百年的老程式、老腔调、老故事不放,在台上咿呀哼唧,有多少人愿听,而且听得懂?样板戏为京剧改革开辟了一条宽广大道,但有些人,抱着封建残余的糟粕不放,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自瘾,也从骨子里排斥样板戏。一句话,京剧不改革,不走和人民大众相结合的道路,全是白搭。

豫剧和京剧行当划分有何区别(京剧是国粹豫剧是地方戏)(9)

观众群体从六十年代开始逐渐断档了。再加上进入八十年代后,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多元化的流行的艺术形式大行其道,再也没有新的京剧观众接续上。观众的缺失是最重要的。不是玩意儿不好。比如我,家里老人根本没有喜欢京剧的,我从九十年代开始偶然听到几段唱腔,就喜欢上京剧了。但也只局限在唱腔的欣赏;念做打,还不太会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