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原点阅读(ID: tupydread)

原作者:黄卫

上次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过了关于雨量器的发展历史→天气预报中常提的降水量是如何测算的?古人有高招

今天来分享关于中国古代计算降水量科普“plus版”,各位小伙伴们快准备好纸笔,和小编一起算起来~

天池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被记载的雨量器之一,天池测雨实为天池盆测雨。南宋《数书九章》第二卷中《天时类》共 9题,与测雨相关占了 4 题,可见天时对农时的重要程度。

这 4 题分别是“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峻积验雪”和“竹器验雪”。其中“天池测雨”所描述的“天池盆”已经和现代气象观测所使用的雨量筒非常接近了,而方法上则采取“平地得雨之数”来度量雨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雨量计算方法,为后来的雨量测定奠定了理论基础。书中也把“降雪”也纳入“降雨量”的范畴,只可惜,在降雪量测量方面,只实测了降雪的厚度,并没进一步折算为降水量。

与降水相关的四问,让天池盆、圆罂、峻积和竹器 4 个器具跃然纸上,它们成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雨量器,虽然尚未形成标准制式,但雨量器的功用毋庸置疑。

天池测雨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1)

问:

今州郡都有天池盆以测雨水 

但知以盆中之水为得雨之数 

不知器型不同则受雨多少亦异 

未可以所测便为平地得雨之数

假令盆口径二尺八寸 底径一尺二寸 

深一尺八寸 

接雨水深九寸 

欲求平地雨降几何

术:

盆深乘底径 为底率

二径差乘水深 并底率 为面率

以盆深为法除面率 得面径

以二率相乘 又各自乘三 位并之

乘水深 为实盆深

乘口径 以自之

又三因为法除之 得平地雨深

草:

以盆深及径皆通为寸 盆深得一十八寸 底径得一十二寸

相乘得二百十六寸 为底率

置口径二十八寸 减底径一十二寸 余一十六寸 为差 以乘水深九寸 得

一百四十四寸 并底率二百一十六寸 得三百六十寸 为面率

以盆深一十八寸为法 除面率 得二十寸 展为二尺 为水面径

以底率二百一十六寸 乘面率三百六十寸 得七万七千七百六十寸 于上 以底率二百一十六寸自乘 得四万六千六百五十六寸 加上 又以面率三百六十自

乘 得一十二万九千六百 併上 共得二十五万四千一十六 以乘水深九寸 得 二百二十八万六千一百四十四寸 为实

以盆深一十八寸乘口径二十八寸 得五百四寸 自乘 得二十五万四千一十六寸 又三因 得七十六万二千四十八寸 为法 除 实得三寸为平地雨深 合问

答:

平地雨降三寸

没看懂?

那让我们一起来列个式子: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2)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3)

这下懂了吧!

圆罂测雨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4)

问:

以圆罂接雨 口径一尺五分 腹径二

尺四寸 底径八寸 深一尺六寸

并里明接得雨一尺二寸 圆法用密率

问平地雨水深几何

术:

底径与腹径相乘……

草:

置底径八寸与腹径二十四寸……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5)

答:

平地水深一尺八寸七万四千零八十八分寸之六万四千四百八十三

峻积测雪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6)

问:

验雪占年 墙高一丈二尺 

倚木去址五尺 梢与墙齐 木身积雪厚四寸  峻积薄平积厚 欲知平地雪厚几何

术:

以少广求之 连枝入之……

草:

以问数皆通为寸……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7)

答:

平地雪厚一尺四分

竹器测雪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8)

问:

以圆竹筐验雪

筐口径一尺六寸 深一尺七寸 底径一尺二寸  雪降其中高一尺 筐体通风

受雪多则平地少 欲知平地雪高几何

术:

口径减底径 余 乘雪深半之 自乘

为隅以筐深幂乘雪深幂 併隅

又乘雪深幂 为实

隅实可约 约之

开连枝三乘方 得平地雪厚

草:

以问数皆通为寸……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9)

答:

平地雪厚九寸二千四百三十九分寸之七百六十四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10)

最后,下面的活动确定不来看看?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11)

古人自测题(古人测雨高招plus版)(12)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原点阅读

编辑:荔枝果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