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范围,明确给出是《四书五经》,为何还有很多人考不上?

文·玄武石

说到教育,不得不说,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访问各国,传播自己的文化,后来人们尊称他为“圣人”。后来由孔子以及其弟子编写的《四书五经》,更是浓缩了传统文化的经典。虽然,传统文化有封建的地方,但不得不说,它也对古人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指导。

科举考试的真正目的(明确给出是四书五经)(1)

《四书五经》作为儒学经典,也是历朝历代科举考试的范畴。如果现在的有学生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什么,那恐怕这个学生当的就有点不太称职了。因为只要说到文化,就会说到四书五经。而且四书五经的内容十分广泛和深刻,在世界的文化史中都有一定的地位。

古代的科举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高考,第一名也是被称为状元。而且本质上讲,也都是考取功名,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说到这里,就简单的提一下,古代和现在考试的等级。

科举考试的真正目的(明确给出是四书五经)(2)

古代的考试等级,首先是童生,相当于现在的中学毕业。然后是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接下来是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再说就是贡士,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贡士之后就是进士,但是需要殿试合格,才能成为进士。要不然只能是准进士。

最后的殿试就是大家熟知的前三甲了,探花、榜眼和状元。进士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院士了。殿试一般是由皇帝监考,而且只要不写出太过分的文章,都会给过的。因为之前宋朝的时候,殿试刷了一个人,这个人很生气,投靠了西夏王国,给宋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殿试一般都不会刷人了。

科举考试的真正目的(明确给出是四书五经)(3)

自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高考恢复。历史中的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这也是对广大学子最大的福音,终于,自己每天辛辛苦苦读书,可以通过高考来证明了。

高考每年都在顺利举办,大学生也越来越多,而目前的就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很多大学生就转变了自己的原来的想法,原来是想着毕业就去就业的,转变的想法之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就开始着手考研。因为他们觉得考上研究生才是学子们的出路,生活才能继续更好的走下去。

科举考试的真正目的(明确给出是四书五经)(4)

可现实毕竟是现实,历史上的四书五经范围也不大,明确给出是《四书五经》,但是每年考上的也就寥寥几人。四书五经这个考试很难吗?

笔者觉得一点都不难,无非就是把这些书籍全都背到脑子里,然后考试的时候,把这些问题一一对应,写在书卷上就可以了。个人的观点实在是微弱,因为事实摆在眼前,数据有时候比认为的更加精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如愿考上的。

科举考试的真正目的(明确给出是四书五经)(5)

努力就可能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但是努力后,不成功的例子也有不少。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干扰。

就像最近的一位姑娘,考研最后一门迟到了,原因是叫的网约车未能按时到达?还是自己的时间观念不是太强?笔者作为局外人,觉得这或许也是一个运气的问题。不知在座的各位,有何高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