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二(1842)九月十八日,曾国藩写了封长信给四位兄弟,谈读书之法,很多可为我们借鉴,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曾国藩讲一勤万事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曾国藩讲一勤万事成(俗话说技多不压身)

曾国藩讲一勤万事成

道光二十二(1842)九月十八日,曾国藩写了封长信给四位兄弟,谈读书之法,很多可为我们借鉴。

一、

予时时自新,终未能洗涤自新,九弟归去之后,予定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

刚日,每月的甲丙戊庚壬,又称阳日;

柔日,每月的乙丁己辛癸,又称阴日。

刚日读经,柔日讲史,并非曾国藩原创,而进乾嘉学派领军人物钱大昕所言: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图源网络)

虽是经史分开,实际并无界限,并非今天读了经,明天就一定要读史,他只是告诉弟弟,现在我每天都读书,你们也要学着点啊。

二、

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先生可以友事,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平日讲得多,好像都是些说教,但看过一些事例,才知道是无假包换的人生智慧。

曾国藩住在外城,每日应酬不断,想静下心来读书,都没有什么时间,因此,在吴竹如催促下,开始物色城内的房子,可以每日跟名师挚友在一起,不怕读不进书了。

这跟现在父母也希望孩子,多跟成绩好的同学玩,是一样的。

三、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跟玩游戏一样,有专精。

他不止一次在信里告诉兄弟们,千万不要这本看一下,那本看一下。

要把一本读完研透,再去看下一本,如此循环往复,才能事半功倍。

(剧照)

我们听得多的是技多不压身,看了这封书信才知道,清朝时还有“艺多不养身”的说法。

为何不养身呢?

大概就在于这也会一点那也会一点,等于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耐也是有限的,天才式的人物,百年难遇一个。

木工做得好的人,或许还会砌墙,但肯定没有泥工那么厉害。

四、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

先有心得,击节赞叹于别人能写出自己想到了,却写不出的话;

又或者,学到了完全不曾懂过的知识。

(剧照)

但读书最重要的,是在习得新知之外,产生自己的想法,能在服膺于作者睿智之后,认识到他之所言,并非圆满无缺,其实也有漏洞。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从质疑一种说法开始,通过更多学习,寻得解决之道,才算是读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