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论天人合一,还是天人相分,抑或是象天仪地,都说明人即民在社会生活和统治思想中突出地位。对于民之地位,古代说法众多,但主要有以下三点。

古人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古代关于民之地位的观点)(1)

一、“民”生来就是神和君的从属品。认为君以天意神旨而立国,又遵天道而养万民,因此,民没有其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其本份就是敬神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思,除了说明上下高低尊卑以外,还有养育的意思。

二、视“民”为君主对立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寓意就如此,因此,便有了不可使民富的统治观点,民富则淫,淫则难治,《商君书》中也有类似观点,但纵观封建社会历史,公然将这种统治思想作为治国之策的几乎没有。

三、认为民为君之主,君行民之意。治理社会要先民而后君,君以民意而行事,与民和则国安福降,则如《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