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照片
我讲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上语文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故事。单元语文的阅读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阅读理解方面:1. 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关键句,品析人物形象。
能力培养方面:1. 借助今天所学的方法,猜读课文大意;2. 借助今天所学方法梳理文章情节,课外能阅读更多的故事,复述故事。
在指导孩子读课文时我是先引导孩子们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再读出节奏,再带着理解去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复述故事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讲故事的能力。
这篇文章内容短小,借助下面的注释,孩子们能很快完成简要复述故事。
文言文语言精炼生动优美,简炼背后是美丽的智慧及丰富的含义,它是我们古代文化的精粹。
为了让孩子们透过简单的文字把文章读深一些,故事讲生动一些,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想象 补充 反复追问的方法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经过说生动具体些。
我这节课还有一个理念: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每次学习课文时,我喜欢带着孩子们复习一些旧的学习方法,再带着他们在学习中去学习更多新的学习方法,做到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去学习课文,比如今天学习文言文,借注释是理解文言文词句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回顾一下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们快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语文要素也是不是独立存在的,和学习方法和技能一样,比如想象,可以用在写景的文章,也可以用到写事的文章,可以借助想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运用想象说好一段话。
我希望孩子们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能明白:语文课的知识、技能、语文要素是相通的。如果孩子们学习每篇课文或读课外书时,都能联系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地去读文章,文章会越读越透。
作为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到哪里?”“怎样将学生带到哪里?”“知道已将学生带到那里?”
我就希望通过课文学习,可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式阅读与课文类似的文章来进行,比如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文章,实现阅读方法和策略的迁移学习。让学生经历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
课文是“一杯水”,课文之外还有大量的“江河湖海”。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在两者之间铺设一些“搭石”,可以是相同人物的故事,也可以是同主题的文章,使课内的教能够助推课外的读。
本课我铺的搭石,一是学习文言文的新、旧方法,二是新、旧语文要素的综合运用。通过这些搭石,实现阅读迁移,希望能够夯实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基础,树立课外独立阅读的信心。
当然,要让儿童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古朴的文言文故事,可在教学中采用视听的辅助、情境的设置等方法,提高趣味性,降低学习难度。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好。
但有一点我做得不错,我带着孩子们每天坚持读一点古诗文,已经坚持三四年了,我们读完了《三百千》、《格言联壁》、《笠翁对韵》、《论语》等,这学期读《世说新语》。
一二年级时间多,我都是带着孩子在课堂朗读,三年级后,孩子学业更紧张,我带孩子们在荔枝录音,坚持带孩子读书。
荔枝一年收听量
我们看到,我给孩子们一个榜样,一种坚持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架,还是有很多孩子愿意跟着我坚持阅读的,哪怕是难懂的文言文。
单个节目收听量也不错
作为老师,我想,上课教孩子以学习方法,下课让孩子运用方法去阅读更多书本,并亲自带孩子坚持读书,很多孩子会慢慢跟上你的节奏的。
我希望让传统文化类阅读在学生心里埋下种子,生根发芽。(同步播放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