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家相不相信,摄影师“鹿道森”还是走了。

鹿道森没有活出自己(把爱送给身边的)(1)

本不该在这个季节凋零的他,就如一片树叶,在枝头随风飘荡多年,在他25岁生日那天毫不犹豫奔向他所梦想中的地方,只有那些神话般体材的摄影作品和他当成日记一样写下的遗书显示着他曾来过这个世界。

鹿道森没有活出自己(把爱送给身边的)(2)

他神话般的摄影作品让人向往,他令人动容的遗书读来却让人即压抑又那么的无奈。

没有人会把遗书当成日记一样的记述,可偏偏他做到了,就像他自己说的,断断续续写了好久,零零碎碎记载着他的情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的。

倘若你读过这篇遗言,又或者他就在面前,我竟想不出劝慰他的理由。他好清醒,说的让人觉得句句在理,感觉怎么劝都是慷他人之慨,这种感觉才是让我们最难过的。

事实上能写出这些触及柔软的文字,一定会是一个非常温柔懂事的人,他的懂事,温柔却又让人心疼,房子退租,摄影器材送人,东西打包寄回家,遗书设置微博定时发送,然后独自走向大海,他已经努力做到不给任何人添麻烦了……!

鹿道森没有活出自己(把爱送给身边的)(3)

可就是这么一个懂事,温柔的孩子, 从9岁那年开始。因为无法完成跨级的功课,父亲狠狠一脚就让他从此对爱的理解种下了疑惑:

跨级的功课做不会,这很正常啊,我又做错了什么?

如果世界需要神童,我这样智商的孩子,是否就应该被这样对待?

从这个时候起,对于家庭,对于父母,小小的少年开始失落,内心想要远离。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自己都感受不到来自父母和家庭的关怀和庇护时,唯一想法自然是逃离。

终究是小小的年纪,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当他准备当一个即乖乖听话又有礼貌的留守儿童时,他的听话和礼貌在现实中却又格格不入。

调皮捣蛋,打架斗殴好像才是男孩子该有的表现。文文静静,不爱说话反倒成为他人口中的假妹,假姑娘,鸡婆……,自然这种性格成为他们攻击的对象。 于是被排挤,被欺负,被威胁,被拦截,让下跪……,这些场面或许在我们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也似曾相识。

这一切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时,本能的是想寻求庇护,可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只能是默默的独自承受。(特别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本身心里就自卑。)留下的只能是心理上永远的阴影,借用鹿道森遗言里的一句话:

“请停止校园霸凌吧!”

没有一个愉快的童年,那少年回到父母身边总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吧!

结果又是事与愿违,结束了寄人篱下的日子,却收获了更多的伤害。

家庭强势的灌输,无休止的争吵,在他从未愈合的伤口上不断添加着新伤。

初中的时候,仅仅是5毛钱的雪糕,而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吃,脑海里却是父母一遍遍说着没钱的画面。

17岁生日那天,不仅没有生日蛋糕,因为没有钱,连当天的晚饭都没有吃。

就像他在遗书中写的: “回望消逝的25年里,大概就是在风雨里飘摇着前行,就懵懵懂懂地往前走,被迫长大了。” 但那些伤口却从未愈合。

鹿道森没有活出自己(把爱送给身边的)(4)

即使岁月千疮百孔,即使他早已伤痕累累,可他仍用尽全力拯救自己。

大学毕业四年,他很努力地耕耘理想,但是现实却不给他答案,明明已经很辛苦了,却什么也没有做成;

我泥泞中找不清方向,走对了,是幸运,走错了,自己担着。

因为太渴望爱,渴望救赎,所以他开创了神话系列摄影作品,在他的艺术世界里,那是一幅幅充满爱的王国,里面没有疼痛没有伤害。他把一切寄托都交付于神。

鹿道森没有活出自己(把爱送给身边的)(5)

遗憾的是他所追求的艺术还是没有给予他所期望的回馈,他已经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对不起,我好累,并不怎么幸福的童年,永远争吵又贫穷的家庭,饱受摧残的事业,遥不可及的梦想……”

或许他的心从未被治愈,一直在寒夜里行走。

在他看来,他的心从未被治愈,一直在寒夜里行走,前路已是山穷水尽,他已耗尽了所有力气,无法在负重前行。

倘若真有前世今生,我不愿在轮回,化作一粒尘,一滴雨。都好过在这世上,生而为人。

尽管自己已经丧失了所有生的希望,但在这份遗书的末尾,他还不忘劝诫他人: “陌生人,请你一定要记住,你是值得被爱的。”

他在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告诫天下的父母们:

“请从此刻开始爱你的孩子吧。”

想必此刻所有看过他遗言的人大都在他身上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为什么这篇遗言能够引起我们集体“破防”的原因。

但最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我想并不是想要给自己一个交待,而更多的是为了想告诉人们,不管是父母,亲人,朋友,哪怕是陌生人,请你们拿出一份爱,来多多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鹿道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