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陵是否投降匈奴有多种说法,山主以为,背锅侠名号非司马迁莫属,而且正是因为有司马迁的辩护,李陵死后给他翻案的人无数,明清时期更是把他归为“名将”,将他和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

《史记·匈奴列传》、《李将军列传》以及《汉书·李广苏建传》等记载都很清楚,李陵是兵败后直接投降匈奴,消息很快传到朝廷,汉武帝勃然大怒。武帝死后汉朝又派使者令他回来,他以不愿再受辱拒绝归汉。

司马迁与汉武帝最后谈话(汉武帝死后请李陵归汉也被拒绝)(1)

对于李陵投降匈奴的几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李陵投降匈奴是假的,只是装作投降的样子,借机以图他谋。

另一种看法是,李陵兵败后并没有马上投降,真正的投降发生在全家被汉武帝斩杀之后。

第三种看法是,李陵确实兵败后投降了,但是投降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汉武帝不派骑兵给李陵,又听路博德吹耳旁风、瞎叨叨,听信谗言把李陵给逼投降了。

其实李陵是否真心投降已经不重要也搞不清楚了,重要的是司马迁为什么给李陵辩护?以及司马迁辩护带来的影响。

司马迁与汉武帝最后谈话(汉武帝死后请李陵归汉也被拒绝)(2)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时已经知道他投降的事。

有学者认为,李陵投降匈奴是假意,真实目的是“欲得其当而报汉”,司马迁为他辩护是因为不相信李陵真心投降,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苦衷,希望武帝能给李陵一次机会,不要过早下结论。一方面宽慰武帝的心;另一方面,也是期待汉武帝能够公正对待将士成败。这种说法显然不合逻辑。

李陵兵败后投降匈奴的消息很快传到朝廷,他手下为其传达信息的骑兵陈步乐也被迫自杀,所以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慷慨陈词,给他打辩护的时候,早已经知道李陵投降的事了。

那司马迁为什么还要给他辩护呢?世人皆以为原因有二:

一是,李陵是“汉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广在世的时候,陇右地区的人都以攀附上李氏为骄傲。李陵是名门之后,很有“国士之风”,是难得的将才,司马迁也未曾想到李陵会投降,想为国家挽留一下。

二是,司马迁认为李陵带着五千个步卒就能对抗八万匈奴,而且还连战了十余日,已经十分了不起,战败也是必然,劝汉武帝对待战争上的胜负还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一旦战败就不可饶恕。

但是李陵毕竟是投降了敌国,是不可原谅的行径,司马迁对李陵的冒死辩护必须放到国家与个人立场两方面来看。从国家立场来看,李陵投降必然是不可原谅。但是从个人角度,从人性伦理的角度来看呢,司马迁对李陵可谓报以同情之心。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此世人揣测,司马迁理解李陵降敌的心情,他对李陵内心折磨、煎熬的深刻体会,在《报任安书》里得到更多宣泄。司马迁在其中反复地述说自己遭受的耻辱,援引历史上那些遭受了耻辱的王侯将相们的例子,给自己不愿意自裁做辩护,自我暗示人要生存就免不了要受辱、受折磨。

司马迁与汉武帝最后谈话(汉武帝死后请李陵归汉也被拒绝)(3)

(《大汉天子》剧中司马迁)

故从某些文人小清新的解释来说,司马迁是找到了李陵的共同面,对李陵降敌深深地理解和同情。但其实在山主看来,这些个说法并不靠谱,所谓与一知己找到共鸣,奋不顾身为其辩护,都是《报任安书》里写的,那个时候司马迁早已被施宫刑,再也不能做男人了,整这些小清新不过是聊以宽慰。

司马迁与汉武帝最后谈话(汉武帝死后请李陵归汉也被拒绝)(4)

司马迁不过是个背锅侠。

要知道,司马迁和李陵并不熟悉,李陵投降一事,也是汉武帝征询他的意见他才回答的,为啥傻了吧唧的给汉武帝这么一个答案呢?原因很简单,司马迁非常的忠君,为给主上分忧,才编造这么多安慰之词,没成想竟拍到了马蹄上。

《报任安书》有言:陵书败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见主上惨怆怛悼”,于是“欲效其款款之愚”。

汉武帝问司马迁你对这事怎么看啊?司马迁看到君上听到李陵战败的消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上朝听政也没有精神,就想安慰几句。谁知道这几句话触了霉头,汉武帝以为他是要给李陵做辩护,在气头上的汉武帝正愁找不到人发泄呢!

正因此,辩护人司马迁受到身前之累,而李陵却也因此受到身后之惠。

李陵应该感谢司马迁,他是个幸运儿,后世仍将他归入名将一类。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就将李陵归到了“名将”这一栏,和卫青、霍去病等人并列,虽然两千年来,指责他的人不少,但为他辩护得更多。许多人认为李陵是迫不得已才降敌,小说里更是把李陵刻画成“忠心报国”少年郎形象,也为司马迁仗义执言找到合理的解说。《汉武大帝》里就把李陵描绘得十分忠肝义胆而又无可奈何。

那么李陵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比起祖父李广,他差太远了。

首先带兵打仗,李陵就不如他的祖父李广。天汉二年的时候,武帝派李广利出击匈奴,李陵耍小性子,不愿意屈居人下,枉顾大局,表示“愿得自当一队……以少出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孤军深入、以寡敌众的冒进思想很明显。

他本来是想学学霍去病,也来个八百轻骑出奇制胜,却没有考虑过他手下的大队步兵都是生长在南方的,在严寒广阔的沙漠地带和匈奴角逐,无异于意气用事。不过他既然把大话扔这了,汉武帝能说啥呢,以五千人打个赌,万一胜了呢!五千人对抗匈奴,这种以少胜多的博局,就算输了汉武帝也吃得起这个亏。

司马迁与汉武帝最后谈话(汉武帝死后请李陵归汉也被拒绝)(5)

于是武帝当下拍板:你去吧!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李陵只好领命,硬着头皮上了。

在起初的战争里,可以说还是打了几场漂亮仗的。一次李陵发现军队的士气有点衰竭,这是何原因呢?走访过后,发现原来军队里藏匿女子,士兵们光顾着淫乐了,哪还有精神打仗。这些女子很有可能是被李陵部下掳掠来充当军妓的民间妇女,李陵不问来由便通通斩杀了,这些妇女遂成为提高士气,显示李陵军威的牺牲品。

故此,山主以为,背锅侠名号非司马迁莫属,而且正是因为有司马迁的辩护,李陵死后才会有无数人给他翻案,为他叫屈,绝对是个坑爹坑全家的幸运儿。

欢迎大家关注“莫山主说历史”,每日更新为您提供专业有营养的历史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