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小伙阿利,帮表弟找到了不错工作。表弟没怎么表示。阿雄说:“我帮他解决这么大的事,他就给了我两箱苹果,连顿饭都没请,以后再也不忙他了!”这个事,一直在他心里,挥之不去。他和我说,他也不想这样。不过这件事,影响到了两人的感情。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1)

《朱子家训》里有句话“施恩勿念,受恩莫忘”,意思是施与人恩惠不要总是念叨,接受别人的恩惠则要铭记不忘。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2)

一般来说,“受恩莫忘”这一条,大部分人都做得很好,但是“施恩勿念”这句话,却是很难做到。

我一个女同事,表妹比他小6岁。这同事每逢寒暑假都会去辅导一下这个表妹,然后春节的时候还会寄贺卡。等到表妹参加工作。她突然发现,都是自己给表妹打电话嘘寒问暖,表妹好像从来没主动联系自己。于是,她就有意识地不和表妹联系。果然,一年内,两人联系为0。这让她失望至极,从此基本和表妹绝交了。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3)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部分人,都不知不觉在使用美国社会学家G.C.霍曼斯等提出的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该理论认为各方都会有其他人想要的有价值的东西,交换的标的及其数量由双方共同决定。被交换的标的可以是经济资源也可以是社会资源,或两者兼有。经济资源包括有形项目,例如货物、货币、资产、信息、咨询和服务。社会资源包括那些无形的项目,如寒暄、友谊和声望。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4)

社会交换的一条原则,就是对等,也就是不做亏本买卖。

如果施恩之后,经常念,对方有一定期望,如果这期望得不到相应回应,那多半等来的是失望。

交换论的另一种说法,是“回报论”。

佛教说,行善积德、善有善报。这是交换规则。但是很多人发现,既然善有善报,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需适应中国的国情。汉末三国、南北朝战乱,都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为何坏人过得很好,好人却不长命?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5)

于是,东晋时期慧远大师在他著名的《三报论》中讲了“三世报应”观点,这个观点包含了三层次的内容,其中一个观点是:报应的种类分为现报、生报和后报。现报是当今做的事儿,当今就遭到报应;受“报生报”是今生做的事儿,要在来生得到报应;后报是上辈子做的事儿,经过二辈子、三辈子乃至无穷的转世后才能遭受到报应。

简单粗暴来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6)

看来普通百姓期望“回报”,也无可厚非。

再看看这个基督教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7)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后来,他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西勒·库斯特发现这一真理后,兴奋不已,他以“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立即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8)

按照这一理论:让好人成为好人,就是对好人最好的奖励。这个比佛教更厉害。

还有人讲:“度人就是度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为乐。我帮你,是不计回报的,我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帮人就是在帮自己,这不还是在考虑自己?这不是还是要有回报?

我认为是的,不过这种回报,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满足。不求别人的反馈和回报,自我反馈、自我满足,是难能可贵的。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9)

《了凡四训》中说“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意思是:为善而不求任何回报,就是真善,为了某种目的行善,就是伪善。这比“施恩勿念”更进一步。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10)

帮助别人,不要想着回报。也就是说,不要想着交换什么。但这现实吗?

想起一则故事。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11)

看来孔老夫子是倡导有所补偿的。

那么,孔子是否也反对“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

有句话叫社会缺什么,就提倡什么。对于普通百姓,你要他去当圣人,也不不现实的。就和现在,经常提倡“以德报怨”,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但是孔老夫子说的原话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后世士大夫,提了那么多一般人做不到的标准,直接造成了人们被逼着去做虚伪的人。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12)

突然想起《天道》中丁元英对芮小丹说:“这不是简单和复杂的问题,是生存境界不一样。你活的是自性自在,不昧因果”。

农村老公去隔壁村做什么(村里小伙的困扰)(13)

我很想对村里阿利说:你他妈的太昧因果。可是,我自己呢?我也是俗人一个,当局者迷。

说实话,我也做不到施恩勿念。最基础的通俗的社会交换不懂吗?

你怎么看“施恩勿念”?你能做到吗?

我在评论区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