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中冯绍峰饰演的施源让观众对他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个从清冷贵公子落魄成“小白脸”、“吃软饭”的中年男人,让冯绍峰诠释地入木三分,这精湛的演绎也让很多观众人戏不分,错认为他这是本分出演。

毕竟在他与赵丽颖的婚姻中也是表现得如此心酸且自卑。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1)

不一样的冯绍峰

《宫》、《知否》、《心居》

从偶像剧到正剧,从偶像小生到实力派演员,冯绍峰用自己特有的细腻且有层次的演技让观众见识到了他科班出身的过硬实力。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2)

他的演技一直都很好,只是没遇到好人设。

冯绍峰的演技很好,那副招人恨得自卑的样子,太真实了!

这部剧里就他演得最好!

……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3)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4)

女人喜欢男人,心中有个男人被自己惦记,便是支柱。时间久了,她本人已经不在意那个人真实的样子。追求的只是心中的影子,并为这个影子爱人设定目标。

施源是顾清俞的支柱。

而冯绍峰则是从原著中走出来的那个自尊且自卑、心酸且落魄的施源。

作为特殊年代下极具代表性的“悲剧人物”。明明可以拥有和顾清俞同样的人生,青梅竹马,郎才女貌、精神契合,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

可这所有美好的想象却因为一个上海户口,二人从此岔路,抱憾一生。

都是上海人,结局天差地别。

我拿到剧本,对施源这个角色很是同情和理解,他和我以往塑造的角色很是不同,最打动我的是施源的努力。

他从少年时候的云端掉到谷底,但依然坚强努力地生活,他的生活充满烟火气,身上有许许多多平凡人的影子。

接这个角色时,冯绍峰正处在婚姻的分叉口。感同身受、女强男弱,他演出了施源的挣扎、矛盾、卑微、小心翼翼以及从高处跌落谷底里不放弃的努力。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5)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6)

在海清和童瑶等众多实力派的夹击中脱颖而出,冯绍峰甚至更为出彩,不得不说,这些年的那些绯闻实在让观众误解了他!

三观不正?

《心居》一部全员“三观不正”的电视剧,没有讨喜的角色,自私、势力、薄情。——来自网友的评价。

顾清俞清高、优秀、有明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但她骨子里的优越感,一起从利益出发的姿态实在令人反感。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7)

冯晓琴精明算计,俗里俗气。虽然电视剧在很大程度上“修饰”了冯晓琴14岁偷尝禁果,15岁怀孕生子,为了上海的一套房算计男人,拿婚姻当赌注的物质女的形象。但她那些吸顾家的血,养自己的人的骗婚行为,并不能因为海清给了这个人物一丝善良和可爱而强行洗白。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8)

顾昕是这部剧中非常典型的反面存在,为了前途抛弃了相恋多年的女友另攀高枝,当事业受挫时,不仅在老婆坐月子期间出轨,甚至还嘲讽自己的父母无能。他的种种行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渣男,什么叫白眼狼。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9)

冯茜茜心气非常高,一边叫嚣着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上海买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一边又只能攥着毫无价值的高中文凭躲在姐姐冯晓琴的婆家心安理得的当米虫。她可以在姐夫枉死不到一年的时间劝姐姐改嫁,甚至打展翔的主意,还可以为了业绩毫无羞耻心地介入别人的婚姻。如此虚伪且物质的“白莲花”,让人找不出一丝可以为其辩解的话语。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10)

施源母亲让观众见识到了传说里上海人骨子里的优越感。明明非常落魄,但又不甘心不认命,当施源娶了顾清俞后,她的表现实在是非常令人讨厌。时时刻刻端着,句句不离三十年前的老黄历,就像是一个沉浸在美梦中不肯面对现实的淘汰者,妄图用这种“优越感”续命。实在是可怜、可悲又可恨。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11)

顾家老太这个角色电视剧在原著上做了很大的改变。我本人非常喜欢原著对这个人物的刻画,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老人,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揣着明白装糊涂,非常善于捣糨糊。而电视剧里的顾老太太过糊涂且又多嘴多舌,像个十足的恶婆婆。

顾士宏善良,但他老好人的行为无疑一步步加深了顾清俞和冯晓琴的姑嫂矛盾。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12)

施源父亲看似明事理,但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却丑态百出,原形毕露。

苏望娣嘴硬心软,对家庭、丈夫、儿子、儿媳、孙子、婆婆尽心尽力,却因为其愚蠢的言行让人淡化或者说刻意忽略了她对整个家庭的付出。

葛月毫无主见,未出嫁时靠父母规划,结婚生子后依旧没有长进,明明知晓顾昕的出轨行为,可仅仅因为这个男人落魄时的忏悔,却又自甘牺牲自己走偏门救夫,这种毫无头脑的自我感动行为,真的让人不敢恭维。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13)

……

有网友在看过剧后被剧中的人物“恶心”到了,洋洋洒洒地写了数百字的感后感要求编剧出来解释一下这部剧到底在给观众传输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之前被「相逢时节」的狗血剧情恶心了一下,满心期待「心居」能抚慰一下心灵,谁知道更恶心!从头到尾都在强行拼凑故意制造矛盾,人设一个比一个讨人厌!编剧你出来回答一下:

1.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妇女都那么招人厌吗?施源妈妈,顾昕妈妈,葛玥妈妈,一个比一个尖酸刻薄莫名其妙。

2.上海户口就那么巴贝?因为没有上海户口,施源考不上大学;因为没有上海户口,冯茜茜就没法像顾清俞那样年薪几百万?(冯茜茜说的,她跟顾清俞只是差了一个上海户口。)你的意思是上海人能上名校能拿高薪只是因为他们有上海户口?这样抹杀掉上海人的努力是什么意思,什么逻辑?

3.外地女孩都那么心机卑微自私自利,为了在上海落脚,不惜毫无底线地算计夫家(冯晓琴)、勾引有妇之夫(冯茜茜)?还把她们写成扒在顾家的吸血鬼。

4.几个男主也是一个比一个莫名其妙:看似有气节的清高的施源宁愿被高利贷追杀也不要老婆帮助,到头来还偷老婆的项目文案,高攀局长千金的顾昕婚内出轨,暴发户展翔有事没事插在顾清俞和施源中间,什么意思?男人都那么不堪?还有那个什么郭强夫妇,不付房租还振振有词,真是够了!在你编剧眼里,这个社会还有正常一点的人没有?社会道德公序良俗通通都没有?我们的教育结果我们的公民素养就这样?

虽说是电视剧,一个虚构的文艺作品,但至少得表现正常的价值观,表达正常的都市人的生活,颂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所能给人带来的回报,教给人正念,可这部剧,给了我们什么?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14)

只能说观众这些年看惯了正能量的影视作品,一时竟难以接受这个社会一直存在但又无人揭晓的不美好,实在是有点可惜。

《心居》演绎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酸甜苦辣,阳光和黑暗。人性本来就是如此复杂,生活本来就是一地鸡毛。

我们看着压抑,只是因为这种缺少人性美的展示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心居》只是把人性中自私银黑的一些特点分配到各个角色。如果只是用单纯的好人和坏人、非黑即白来评价一个人和一个角色,这难道不是1 1=2的刻板教条?

生来自卑是什么体验(心酸又落魄自尊又自卑)(15)

自私、虚伪,这只是人性中被我们刻意忽略的部分。

影视作品需要向大众传输正确的价值观,但如果只是隐藏人性的真实却刻意矫揉造作地夸大一些所谓正能量的美好,这种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是不是更是在“完美”地展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虚伪?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