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家时,手机一点,就能定位附近的闲置停车位,我再也不用开着车到处找车位了!”住在控江路街道的王女士,对街道研发推出的“智慧停车治理平台”赞不绝口。

最近,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中,全市180个街道361个项目同台角逐,评出“十佳创新展示项目”。其中,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的“智慧停车治理平台”成功入选!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少不了基层创新力量。一起来看看这个项目的亮点吧。

4a级风景区停车场改造方案 十佳创新展示项目(1)

控江路街道区域面积2.15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0万,即每平方公里住着近5万人,居住密度较高。街道所辖60个自然小区中,有近70%的住房房龄超过三十年,“老龄化”严重。

不少老小区初建设时,受时代发展所限,并未给机动车停车位的设置留下多少空间,车位配建泊位基本在0.1个/户。然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车数量飞速增长,停车位显得局促。“小区地少车多,要是加班回家晚了,车主就要绕着小区周边一圈圈地找车位。”社区居民胡先生说。

老旧小区的困境还不止于此。停车信息不透明,是另一“痛点”。因为小区停车的情况涉及各物业公司,居民、居委会和业委会对包月车辆信息、社会车辆停放信息等无法完全掌握,监督起来较为困难。一旦物业公司对停车管理不上心,就会加剧居民的“停车难”。

如何对辖区内的停车情况加以掌握,并实时管理、将其数据化,令其成为解决停车难的突破口?近两年,控江路街道启动建设“控江路街道智慧停车治理平台”,通过小区数据采集、路测数据采集和场库信息采集来掌握辖区内的实时停车信息。

据悉,街道在25个小区安装车辆识别微卡口设备,或在已安装的视频设备中加装车辆识别功能模块,采集每个进出口的车辆信息。同时,加强与物业的协调沟通,汇总了小区业主的包月停车信息和小区停车位数量,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小区停车数据库。除此之外,街道在辖区8条道路上安装308个地磁,采集道路路测停车位信息,了解停车位实时情况;再通过区建管委向市交通委申请,直接接入辖区及周边16个商业场库和园区的停车数据。

如今,居民需要停车时,直接进入“控江多代屋”微信公众号,点击“走进控江”,在上拉框中选中“智慧停车”,进入“社区停车治理平台”小程序,即可查看附近的闲置停车位,并直接导航到点位。屏幕上会显示周边车位是“充足”、“紧张”还是“已满”,剩余车位数量、与车位的相隔距离、收费标准等信息也一目了然。实现智慧化管理后,社区能真正实现停车资源的共用共享。

记者了解到,“控江路街道智慧停车治理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已实现25个小区、16个场库园区、8条道路车位数据的统一归集,共接入7809个车位信息,形成街道级的停车数据库,并接入区“一网统管”管理平台。

在大数据管理下,街道对停车管理更高效。目前,控江路街道已根据数据和小区探索实际情况,在区交管中心和区交警支队的大力支持下,在永吉路开设了8个夜间潮汐停车位(晚19:00-次日7:00向居民开放停车)。下一步,街道还有望在抚顺路增设30余个车位。

据悉,控江路街道还在积极探索辖区内及周边夜间空车位较多的场库园区,计划通过包月的形式,挖掘一部分停车位供居民停放。


2022-11-22 14:21

来源:上海杨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