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南宋诗人王正功留下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他的笔迹至今仍留在独秀峰读书岩的上方。

桂林的山都不高,比起其他数千米海拔的山峰来说,顶多算得上是小山丘。


但是它的数量多,而且山环水绕。近代以来,桂林的名气更是传到了国外,美国前任总统尼克松参观桂林后都赞不绝口。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1)


桂林是旅游之城,我们熟悉的20元人民币背面风景,就是桂林阳朔的漓江和九马画山。


桂林人贯彻慢生活的精神,在这里,没有都市里的纷纷攘攘,没有高楼林立的大厦。


桂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熔岩洞穴较多且分布广泛,高层建筑对地质基础要求较高,所以不适合建高层。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2)


从百越之地到文化名城


贾谊在《过秦论》里称赞秦始皇的功绩道: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这时候的百越,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开始了征服百越的战争,后灵渠开凿成功,桂林也因此成了“南通海域、北进中原”的重要接合部。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3)


因为地势重要,历代的统治者都很注意桂林,派北方将士驻守。除此之外,很多中原人因为被贬、躲避灾祸等原因纷纷南下,在桂林留下他们的身影。


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曾被贬到柳州,途径桂林留下“桂林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等诗词。

桂林的名气越来越大,以徐霞客为代表的旅游达人也来到桂林打卡。在徐霞客的《粤西游日记》里,他记录下了桂林有名的象鼻山。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4)


这座山模样很奇特,因为它看起来就像一头青白色的大象把鼻子垂伸到漓江饮水。不仅是游人喜欢去象鼻山,当地人也常常在象鼻山下的象鼻山公园晨练。


桂林还是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的汇聚地,隋代高僧昙迁在七星岩洞北侧题刻“栖霞洞”,此后桂林的摩崖石刻就一发不可收拾,一共有2000多件。


能和桂林石刻相媲美的就只有西安的碑林了,不过西安以碑碣为主,桂林以摩崖为主。


奇山异洞中的石刻,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称赞,清代金石学家叶昌炽曾高度评价说:“唐宋题名之薮,以桂林为甲”。


大学校园和藩王宫殿


要论名气,广西的省会南宁市可能没有桂林大。桂林是一个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曾一度是广西政治经济中心,至今仍保留着中国最为完好的明代藩王府第和陵墓群。

外地游客要去参观桂林的古迹,会颇感奇怪,因为有名的明代藩王府竟然会在广西大学的校区里。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5)


这得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这位贫农出生的皇帝要给子侄分封,轮到他的侄孙朱守谦时,豪气地在南边画了一个圈,把独秀峰前面的一块地赐给了他, 靖江王就开始兴动土木,建造他的宫殿。


动乱时期,靖江王府自然也遭到洗劫,比如在清朝时,就被明朝叛将、清定南王孔有德一把火烧成灰烬,后来又经历过日本飞机的轰炸,但是冥冥之中,靖江王府似乎有一种运气,主要建筑王城和承运门、承运殿、王宫门、王宫的台基奇迹般地完整保存下来。


靖江王府曾是清代的广西贡院,民国时期的广西省政府,现在已经被划给广西师范大学,增加了它的文化气息。


如果想了解明代藩王宫室制度,那么一定要来桂林靖江王府,它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王府遗址。独秀峰岩壁上,还保留了唐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类石刻百余件。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6)


与靖江王府同样被保存下来的是藩王陵墓和珍贵文物。桂林博物馆的“靖江藩王遗粹”展厅,陈列了300余件明代梅瓶,都是从历代藩王的陵墓中出土。


三元及第的陈继昌


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可想而知有多难。而桂林的文人陈继昌就是科举考试最后一位“三元及第”。


历史上广西虽然地处边陲,但是文化教育却排在前头。在科举制度年代,三元及第又称“连中三元”,是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


陈继昌出身豪门府第,他的高祖陈宏谋是乾隆时期的名相,被誉为乾隆年间封疆大吏中最贤能的大臣之一。这位官门之后也很争气,天资聪颖,勤勉好学,是爱迪生口中“拥有99%的努力, 和1%的天才”的人物。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7)

桂林有很多古城墙,而桂林王城正阳门也有悠久历史,门上镶嵌的“三元及第”四个石刻大字就记录了桂林科举的辉煌成绩。


一碗有故事的桂林米粉


广西有三种米粉,螺蛳粉、老友粉,还有一种就是桂林米粉。

螺蛳粉味道重,如今已经俘虏了众多人士的味蕾。但是桂林米粉却在其他地方不出名。有人说是因为桂林米粉在别的地方失去了原有的口感和品质,只有在本地才能吃得到正宗的味道。


相比螺蛳粉,桂林米粉经济实惠。以前一碗米粉只需要两三块钱,现在物价上涨,但是也只有四块五,就能吃到一碗加卤肉的米粉。


本地人早上吃一碗粉,整个上午都精神了,而且天天都吃不腻。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8)


卤菜是桂林米粉的精髓。传说,当年秦始皇派史禄到桂林兴安修建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因为修建耗时耗力,很多北方来的将士不习惯南方的饮食,水土不服。有个伙夫将大米磨成了粉或浆,加工成像北方面条一样的食品,这就是后来的米粉。


秦军的郎中还采集当地的中草药熬成药汤,与米粉和在一起给士兵们吃,士兵们身体不适的情况竟得到了缓解,这种汤药就成了桂林米粉秘诀中卤水的雏形。


正宗的桂林米粉,会配有锅烧等卤菜,切得跟纸一样薄,透光透亮,鼻孔出气也能吹动它。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9)


本地老餮姚古对桂林米粉研究了几十年,他在描述会仙斋的卤菜米粉说:


一碗米粉里面,配了锅烧、牛肉巴、叉烧、烧肠、卤肝、卤肚、卤舌、黄喉等8种卤味,少一种就不成其为卤菜米粉。


同时还有5种素配:黄豆、椿芽、葱花、芫荽、蒜米。


而且这5种素配还有严格的要求,春天配黄豆、椿芽,夏天配黄豆、葱花,秋天配黄豆、芫荽,冬天配黄豆、蒜米,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乱配。

光听这个描述就忍不住流口水,难怪桂林人天天吃都吃不腻呀。


三月三和山歌节


每年三月三,广西都会放假三天。而很多外地的广西人则会向老板请假:申请回去唱山歌,不然我们那寨子就要输了。


别笑,这可能是真事。


三月三是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就是描述三月三的热闹场景。


广西歌圩,又称“歌海”。据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10)

唱山歌来
这边唱来那边合
那边合
山歌好比春江水也
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唱山歌》


每到这时,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以歌传情,依歌择配,歌唱成婚。和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比,这样的节日相亲典礼可谓更加民主。

张艺谋导演在2014年,以桂林漓江为总体背景,刘三姐为人物素材,拍摄了一部大型片子《印象刘三姐》,成为游客来桂林观看的经典剧目,重现了少数民族对山歌的情形。


除了山歌之外,桂林的古傩也是民间艺术。古傩,包括傩舞、傩戏,又名神剧,俗称“跳神”。

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主,也有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剧目,如在秋季丰收后,击鼓吹笛,用假面具扮诸神歌舞,喜庆丰收。冬季举行“三冬人丁大愿”,由巫师主持表演,戴假面,边歌边舞。


现在傩戏比较少见了,但来到桂林阳朔街头,仍会看到很多傩面具工艺品。


桂林山水入画来


到桂林游览,会有一种已入画中之感,很多文化界的名人也被桂林的山水吸引。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11)


抗战时期,桂林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文化人士,徐悲鸿数次来到桂林。他的《漓江春雨》《鸡鸣不已》等名画都是在此创作的。


漓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龙脊梯田是桂北少数民族千百年来的伟大创造。随着耕作节令的变化,梯田与环境的对立关系产生了不同的美学效果。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12)


在水稻幼苗生长期,梯田看上去波光粼粼,错落有致,或呈一个个弧形块,或呈弯月状蜿蜒伸展。在云雾弥漫时,若隐若现,如泼墨山水画,令人驻足神思。到收割季节,满山金黄,放眼望去,远近高低各不同。


除了欣赏美景,更应该看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在修建梯田的时候因地制宜,用勤劳的双手养活了一代代人。


桂林还是有名的桂树之乡。桂林人在2500年前就开始栽培桂树,七星区唐家里村有一棵树高14米的“千年古树”。


在桂林无论是庭院、街道,还是山岩、水际、村旁,随处可见桂花的芳姿,甚至在石灰岩山上也有野生桂花的踪影。桂林被称为“叶密千重绿,花开万点黄”的桂花之乡,素有“桂林桂林,桂树成林”之说。


桂林城拥有成年桂花树近20万株,建起了以桂花为主的桂花路、桂花小游园、桂花林地、桂花苗圃、桂花公园。


没有山水桂林如何甲天下(桂林甲天下的)(13)


在桂林,能感受到的是民族文化大融合,这里有壮、苗、瑶、侗、畲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智慧的双手创造了桂林独特的生活环境,一大片接连的梯田,或是独特的民族银器,多样的民族服饰。


这座城市还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如长发村一生只剪一次头发的阿婆,长寿村的百岁老人等等。


吃货们也能在这里一饱口福,吃不腻的米粉,醇香鲜美啤酒鱼,口齿留香的荔浦芋扣肉,香气扑鼻的烧鹅……


而桂林沧桑厚重的历史,早已如春雨化入生活细节中,在桂林的街道、山水间走一走,仿佛步入画中。难怪大将陈毅也说“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来源: 畅听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