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翻开哪一本学基础会计的书,都会见到长这样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而后面还有这样一条奇怪的综合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学过数学的小伙伴们都知道,a、b、c、d、e、f都不为0的情况下,当a=b c、d=e-f时,a是不可能与b c e-f相等的,“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可以理解,“利润=收入-费用”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资产”又等于“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不是应该等于“资产 利润”吗?
这就要从会计等式中提到的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说起。
资产
资产,是相对好理解的,书上的定义是这么说的: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明天要去采购的纸笔并不是资产;预期是未来确定的事件,比如客户收到货,但款项还没打到账户上,那么这一笔就是应收账款,是债权,也是资产。
而资产可以根据变现能力或耗用期限分成这些资产:
流动资产(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超过一年才能变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这些资产的划分类型大部分都是字面理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形资产,是指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资产,并不包括能闻得到的液化气和能触碰的电,指的就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另外还有一个误区,企业中工作的职工是不是资产呢?其实因为企业工作的职工无法清楚地量化价值,所以是不算为资产的。
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留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和资产一样,负债是过去产生的,未来打算去借钱,不算负债。而定义中提到的“现时义务”指的就是偿还的义务。
负债根据时间分为这些负债:
流动负债(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
非流动负债(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外):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这部分基本与资产的内容一一对应,唯有预收账款需要提一下。预收账款是指把货卖给别人,但是是先收了货款,但还没发货,所以还欠别人的货形成负债。
所有者权益
和前面提到的资产、负债不同,所有者权益是完全陌生的词汇,书本上是这么写的: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简单来说,就是除去负债后,所有企业的资产都是企业的所有者——股东们的,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就是这个等式: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是不是很熟悉呢?
没看错,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就表明了会计等式的第一条:资产=所有者权益 负债。要注意的是,所有者和借钱给企业的债权人是有区别的,企业的盈亏,所有者要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而债权人则不会受企业盈亏影响一直享有要求企业还本付息的权力。
而所有者权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资本金,注册资本也包含其中,注册资本的比例也是企业分红的时候计算股东比例的依据。
资本公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资本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盈余公积:是指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法定的盈余公积是10%,当然也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取,一般是用来分红的。
未分配利润: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一般盈余公积分红后未用完的就是未分配利润。
会计等式一静态会计等式
知道了所有者权益是什么之后,会计等式的第一条,“资本=负债 所有者权益”是不是就基本理解了呢?
这一条会计等式又叫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一个静止的时间点的财务构成情况、资金来源和资金存在的形态,是制作资产负债表的主要依据。
比如说2017年9月19日,A同学开了一家餐厅,他用于经营的财产包括:厨房用具一套,价值5万,必须的原材料3千元,桌椅等用具价值2万元,问朋友借来的周转用现金5千元。
那么用这条会计等式表示就是:
资产(78000)=负债(5000) 所有者权益(73000)
而因为负债部分其实是归债权人所有的,是债权人的权益,所以该等式可以变形为:
资产=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权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资产=权益虽然是成立的关系,但因为权益不包含在会计要素中,所以并不是会计等式。
接下来说说剩下的那三大会计要素。
收入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要注意的是所有者加大投入资本不算收入。
收入根据企业从事活动的内容,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就是出租了)。
根据重要性就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里面提到的其他业务收入就是指出租资产的使用权或者卖掉生产需用到的原材料等不是主要经营业务的收入。
费用
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按功能则分为: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费: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等;以及销售机构发生的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费、办公费、差旅费等。
财务费用:筹集资金发生的筹资费用(利息、手续费、销售业务的现金折扣等)
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研究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解除劳动关系补偿等;还有各类的税,以及行政部门发生的职工薪酬等费用。
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用收入-费用计算得出的。
会计等式一动态会计等式
第二条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是根据利润的定义“收入-费用=利润”得出来的,它是用来反映一个时间段的经营成果,是建立利润表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呢?
我们举个栗子!
A同学开的餐厅,第一个月营业收入为1万2千元,而费用则花了9000元,那么利润则是
收入(12000)-费用(9000)=利润(3000)
无论时间段是一天、一周还是一个月,这条会计等式都是反映一个时间段的成果,并不是一个时间点的。
那么最后来讲讲重头戏综合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一综合会计等式
上面花费那么多功夫清楚列明了各大会计要素的定义让大家理解,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重头戏。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其实这个会计等式离不开前面的那两个会计等式。
从上面的会计要素的内容可以看到,一家企业发生收入,要不就是收到了钱,要不就是获得债权,而无论收到钱还是债权,企业的资产都会增加。而经营活动中花费的费用,也是要从资产里支出的,因此费用会导致资产减少。收入和费用的作用下,会产生利润,这笔利润,最终会以未分配利润的形式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因此加上收入和费用之后,等式两边达到新的平衡,这条等式依旧相等!
举个栗子!
比如一家公司在初创的时候,资产是借来的钱(负债) 投资人的钱(所有者权益),这点没问题吧?随着经营的开始,收入的增加会引起资产的增加,费用的增加则会造成资产的减少,而同时,也会导致利润的产生,而利润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所以一轮折腾下来等式依旧成立。
那为什么要弄这个综合会计等式呢?
这个综合会计等式能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
这条会计等式还可以写成这样:
资产 费用=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那么A同学例子之前的两个等式综合起来就是:
资产(78000)=负债(5000) 所有者权益(73000)
收入(12000)-费用(9000)=利润(3000)
资产(78000 12000-9000)=负债(5000) 所有者权益(73000) 收入(12000)-费用(9000)
到这里,关于基础的会计等式的概念就全部讲完了,小伙伴们都理解了没有?看完文章别忘了分享哦~有疑惑的地方欢迎留言啦~
在这里相信有许多想要学习会计的同学,大家可以关注小编头条号,
下方评论区留言:想要学习,并收藏本文;私信小编:学习
即可领取一整套系统的会计学习资料!还可以免费试学会计课程15天!
因领取人数太多,不能及时回复,请大家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