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无车日”,媒体从市交通委获悉,“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持续推进慢行交通出行品质提升工作,计划打造滨水慢行系统396.8公里,北京五环以内路面宽度12米及以上道路,也拟全部施划自行车道。

北京五环大道快速路(北京五环以内路面宽度12米及以上道路)(1)

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城市慢行系统是基础支撑。近年来,从提出“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到编制“慢行系统规划”;从持续拓宽自行车道,到开展“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整治;从将滨水绿道引入慢行系统,到推出“漫步北京”休闲旅游线路串联起城区大小景点……一系列举措扎实有效,让尊重慢行日益成为社会共识,广大市民的绿色出行意愿也不断增强,“健步悦骑”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线。据统计,去年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达47.8%,创近10年来新高。

优化慢行系统,背后是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如果说,错落的高架、环线、地铁等“奏响”的是城市“快旋律”,那么舒展的步行绿道、自行车道等“吟唱”的就是舒缓“副歌”,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闲“频道”。中轴线骑车徐行,品味四九城的古韵雅致;滨河绿道葱茏宜人,移步换景小坐闲憩快意多多,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正蕴含其中。事实上,当绿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关键词,也意味着发展理念的升级迭代:生产之外,还有生活;忙碌之外,还需休憩;建设之外,也需留白……而让步行者愉悦、骑行者舒心,不但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也能让沿街店铺有人气、老城街区更有烟火气。

民生改善和精细化治理任重道远。从现实来看,提升慢行品质,重“建”更要重“管”。一方面,违法占用非机动车道、外卖车快递车横冲直撞等矛盾目前依然突出,影响着步行或骑行的通畅度、安全度,需要加大管理、惩治力度。另一方面,也不妨多引入些技术手段,赋能精细化管理。比如,安装智能红绿灯,根据车流、人流等实际情况放行。北京一度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在慢行系统的硬件上有着先天优势,继续在细节上下功夫,往痛点处使力气,慢行系统发展质量就能不断提高。

一条条路背后,关涉城市治理“快走”与“慢行”的辩证法。在快速发展中能始终看得见具体的人,为城市生活营造更多静谧与诗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和谐宜居的成色也会更足。

(原标题:繁华大城需要“慢行风景线”)

来源:长安观察 撰文:晁星

流程编辑:u099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