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是满语“包衣阿哈”的一种简要称呼,“包衣”的意思是“家里的”,“啊哈”意思是“奴隶”,“包衣阿哈”其实就是家里的奴隶。

“奴才”一词则是汉话,早在春秋时候就有了,《魏书》:尔朱荣谓元天穆曰:葛荣之徒,本是奴才,乘时作乱。 “奴才”意思就是下人。

由此来看,“包衣”“奴才”,其实是一个意思。满清未入关前,用的满语的时候,“包衣阿哈”们自称“阿哈”,入关后,汉语普及,就称“奴才”了。

清朝“十大汉臣” 清朝满臣不一定自称奴才(1)

关于,清朝时候满臣对皇帝是否自称“奴才”,陈垣先生在《释奴才》一文中中详细的解释了在满清时期,满臣与汉臣在对皇帝自称的分别。这里我大概的摘录解释一些,大概分三个阶段:

一、公事称臣,私事称奴才

乾隆二十三年谕曰:“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着嗣后颁行公事摺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摺奏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据此,则只分公私,不分文武也。

意思是说,以前啊,满臣在上奏折的时候,有称臣的有称奴才的,乾隆就下旨,以后凡是国家公事就称“臣”,像请安啊谢恩之类的私事折子就称“奴才”,只分公私,不分文武。

清朝“十大汉臣” 清朝满臣不一定自称奴才(2)

二、文称臣,武称奴才

乾隆三十八年,凉州镇总兵乔照于奏谢摺内称臣,为严旨申饬,曰:武员即官至提督,亦称奴才,此乃向来定例,乔照岂容不知?虽臣仆本属一体,称谓原无重轻,但乔照甫加总兵,即如此妄行无忌,足见其器小易盈,着传旨严行申饬。

然而过了十几年,有个满人总兵在谢折上称“臣”,这有问题前面说了,私事要用“奴才”,你谢恩折子称臣肯定是错的。但是当时乾隆下旨又说:“提督以上武官称奴才是定例,你不知道?臣跟奴才本是一样的,怎么称呼无所谓,但你刚当上总兵就这样乱搞,你飘了,你膨胀了!”就把这个叫乔照的总兵给骂了一顿。有了这个例子,于是以后满人就文称臣武称奴才了。

比如了道光年间,有个穆兰岱的满人都统在上折汇报蒙古的事情的时候称“臣”,这是公事,称“臣“于理是没错的,但是道光皇帝又骂了他,下旨“凡遇一切公事奏摺,著写臣字:此特专指文职而言,并未指武职如此”,到这里便把“文称臣,武称奴才”这个规矩给白纸黑字的定了下来。

清朝“十大汉臣” 清朝满臣不一定自称奴才(3)

三、汉臣称臣,满臣称奴才

上谕之曰:臣仆本属一体,均系奉上之称,字义虽殊,其理则一。满汉臣工自称固有不同,然遇部院章奏,虽满洲大员,亦一例称臣,而满洲督抚奏地方公事亦然,并非以奴才之称为卑而近,称臣为尊而远也。

这是乾隆是十五年的口谕,上面依旧说了,“臣跟奴才是一样的,都是称呼主人的,没什么分别。满汉臣工自称虽然不同,但是满臣在奏公事的时候也称“臣”,并不是奴才就一定下作,臣就一定高贵。也并不是奴才就跟我亲近,臣就跟我疏远”。


其实清朝皇帝嘴上都反复强调,臣跟奴才都是一样的,怎么称呼其实不重要,但是你称“奴才”皇帝肯定是爱听的,所以不管你满汉文武公私,你称奴才肯定是没错的,称“臣”的话说不定皇帝就给你找些事出来。

本文系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