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母来说,家庭降生的第一个孩子,总是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封建时代,不管是平民家庭还是贵族家庭,乃至皇室,这个道理都同样适用。
所以,康熙王朝的大皇子胤禔也以为,自己会是父亲最宠爱和最呵护的皇子。
然而,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儿子却另有其人,且世人人尽皆知。
愤愤不平的胤禔急于在康熙面前表现自己,一度做出极端行为,引来康熙的不满,甚至为自己招来了囚禁26年的命运。
在被囚禁期间,胤禔为发泄情绪,疯狂纳妃生子,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享乐上。
阴差阳错,他竟成为了另类的“人生赢家”。
胤禔有着怎样的故事?世人对他的另类人生赢家的评价又该作何解释?
明争暗斗,风云不断
康熙皇帝最爱的儿子,毫无疑问是赫舍里皇后以性命为代价生下的二儿子,胤礽。
赫舍里皇后是康熙皇帝的白月光,是陪着他一起从少年时代一路走来的爱人。
身为皇帝,康熙自然拥有三宫六院,但赫舍里皇后在他心目中的意义,始终与旁人不同。
古人都讲究“母凭子贵”,但到了康熙这里,他的儿子却是“子凭母贵”。
皇帝不缺子嗣,胤礽之所以能够得到他最多的疼爱,完全是因为其亲生母亲的缘故。
在皇后去世以后,康熙皇帝就把胤礽亲自教养在身边,他的吃穿用度,都是比照着国家储君的标准来的。
而且,在胤礽出生后不久,康熙皇帝就毫不犹豫地把他立为太子,昭告天下自己最爱的儿子有着最高贵的身份。
对此,其他儿子倒还习惯,毕竟从小到大,他们就只能仰望太子。可他的大儿子,却对此颇有怨言。
大儿子名叫胤禔,是乌拉那拉氏的孩子。
曾经,康熙皇帝也因为这个孩子的到来而满怀欣喜,也曾把全部的父爱投注到这个孩子的身上。
毕竟在胤禔之前,康熙有过几个儿子,可他们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夭折,康熙皇帝为此十分痛心。
可想而知,他对胤禔这第一个成功存活和长大的孩子有多么喜爱。
所以在胤礽出生之前,胤禔已经习惯了独享父爱,也习惯了自己这唯一皇子的身份。
但胤礽的出现,却打破了他摇摇欲坠的美梦。
他突然发现,即使曾经以为父亲对自己足够好,但他也从来没资格与父亲同吃同住,父亲也从没有手把手地教他射箭和写字。
他以为的好,建立在与胤礽的对比之下,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正是由于康熙皇帝对太子过分偏爱,其他儿子们才会对太子多有针对。
而一开始,胤禔针对自己的弟弟,并非是为了太子这个位置,而是为了父亲的关注和重视。
皇子们在一起学习时,他总是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他最大的假想敌,正是胤礽。
他给自己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处处做得比胤礽出色。哪怕不能在兄弟们当中拔得头筹,也绝不能逊色于胤礽。
文治武功当中,胤禔的军事才能尤为出色。
在几次亲上战场的战争中,他都为大清王朝成功开拓边界,也为巩固清朝的统治秩序而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军中,胤禔的威望更甚。
军中将士们本身就很佩服真正有实力的人,而胤禔恰好能够以才能服众,所以康熙皇帝对于他的表现也非常满意。
在此后御驾亲征准噶尔时,康熙还特意点名胤禔一同出征。
因为出色的表现,胤禔也被康熙赐封为郡王,在众多兄弟当中属于头一份,仅次于太子。
可他对此,却远远不满意。
他发现,不仅父亲会对他和太子区别对待,其他大臣们见到他们兄弟二人,态度也有着微妙的不同。
明明我才是大哥,为什么却必须要屈居人下?
带着这样的想法,胤禔与胤礽作对的目的也不再单纯。他要的不仅是父亲的关注,他更要成为父亲真正的继承人。
可长子和嫡子之间的地位本就是有区别的。
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的古代封建社会中,只有嫡子的地位才是最高的。
长子就算在众位兄弟中年纪最长,也只不过是庶出而已。
胤禔心知肚明,他的生母虽然为皇帝妃嫔,但本质上来说也只是个妾室。
只要嫡子不倒,继承大统的人选就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
所以,扳倒胤礽,甚至彻底杀掉胤礽,则成为了胤禔当前阶段的最大目标。
而真正促使他下定最终决心的,是康熙皇帝与他之间的一次对话。
当时胤禔已经可以跟随皇帝一起上早朝。
而在有一天去往御书房之后,康熙皇帝与他谈论起早朝发生的事件,着重表扬了他在某些事件当中的独特观点和建议。
结束时,康熙皇帝对他说:“以后太子登基,有你这样一位大哥从旁辅助和照顾,朕更是欣慰。”
原来,他最敬重的父亲,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当成继承人的第一人选。
父亲对他的定位,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辅助者。
从这次谈话以后,胤禔就一直在寻找能够将太子一击制胜的机会。
十八阿哥的死,则正好让他有机可乘。
兄弟阋墙,惨被囚禁
康熙皇帝儿子众多,作为一位父亲,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做到兄友弟恭。
但出生皇室,他无法强求各位皇子对彼此产生真情,只能要求他们至少不要把手中的屠刀挥向兄弟。
可胤禔的所作所为,却严重触犯了他的底线。
因为胤礽在十八阿哥的夭折事件中表现出了漠不关心的态度,这让对他寄予厚望的康熙皇帝十分失望。
所以,康熙皇帝打算废太子,给二儿子一个教训。
但是,其实在康熙皇帝的心中,胤礽仍然是他继承人的不二人选。
废太子也只是为了给他一个警告,并不是真正要放弃他。
九子夺嫡当中最突出的老四和老八,都看清了康熙皇帝的意图,因此还虚情假意地为太子求情,请求康熙皇帝收回成命。
可胤禔却被废太子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一时之间忘记了冷静思考。
他来到康熙皇帝的面前,对着父亲说道:
“此事非同小可,绝不可姑息。若您实在不忍心动手,儿子可为您分忧,手刃太子。”
听到胤禔的话,康熙皇帝十分震惊。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大儿子竟然对二儿子暗藏杀心。
他本就对太子有所偏爱,再加上兄弟自相残杀之事触及到了他的底线,所以康熙当即勃然大怒,狠狠斥责了不知天高地厚的胤禔。
而真正把胤禔打入深渊的,是随之而来的一起巫蛊事件。
三阿哥举报,胤禔在自己的宫殿当中私藏巫蛊之物,迷惑太子的心智,这才导致太子在弟弟的夭折事件中表现出了反常的状态。
也就是说,一切事件的罪魁祸首都是胤禔。
康熙皇帝本就想为将来重新确立太子找到借口,而这件事情正好给了他一个台阶。
他顺势而为,将胤禔彻底囚禁了起来。
胤禔也没有想到,父亲甚至连一个解释的机会都不给自己,就直接下达了囚禁一生的命令。
他坐在自己的府邸中,看着宫中那些奴才一个个鱼贯而入,把所有的财产全部都搬走充公,再把府邸全部围了起来。
他辛苦谋划了半生,为的就是彻底把胤礽从太子的位置上拉下来,自己取而代之。
他既想要父亲的重视,又想成为这天下的下一个主人,所以他只能拼命表现自己,让康熙皇帝看到自己的优秀。
可随着发生的事情越来越多,他终于清醒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其他皇子再优秀,康熙皇帝心中最重要的儿子始终还是只有胤礽。
即使他犯了错,康熙皇帝也愿意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既然如此,一切的努力和拼搏都无济于事,那之前的辛苦筹谋还有什么意义呢?
可现在,后悔已经无济于事。他被抄了家,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或许永远也无法再见到母亲,再踏出府门一步。
从天潢贵胄沦为方寸天地之中的犯人,胤禔内心的落差感实在是太过明显。
囚禁生活刚开始时,他颠倒黑白,整日与酒为伴,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很长的时间。
吃穿用度大打折扣,也让他对生活环境极为不适应。
这是致命的打击,这让一个曾经优秀的人才对生活彻底丧失了希望。
身份地位,云泥之别,他这一生,悲剧已定。
另类结局,人生赢家
在过了一段时间的穷困潦倒的生活之后,康熙皇帝放心不下他,又恢复了他的吃穿用度。
他又能和以前一样,享受皇子的生活待遇,只是,他再也没有办法参与到政治事务当中了。
大好年华,如今只能用来被虚度。他也已经彻底想开,不再纠结于过去那些争名逐利之事。
于是,他彻底开始了颓废的生活。
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被囚禁在府宅当中的胤禔宛如一条咸鱼,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他纵情声色,不再以自律的标准要求自己,醒了吃,吃了玩,玩了睡,这就是他每天的生活状态。
可有时候,抑郁不得志的心情始终还是无法彻底发泄。
为了解闷,他开始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生孩子这件事情上。
在被监禁的26年岁月里,他疯狂纳妃,一共娶了10多位妃子进门。
而且,他也给了这些妃子们充分的自由。
谁要是不想再继续陪他过漫无边际的囚禁生活,他也可以大大方方的放任对方离开。
反正,他从不会在任何一个女人的身上寄托真情。
有人离开,自然也会有人进来,他并不在意。
要论为皇室开枝散叶这件事,胤禔所做的贡献也许是最多的。
一个被囚禁的皇子,总共生下了20多个孩子,他的生活环境也因为人数的增多而越来越热闹。
他也渐渐发现,原来放下那些无谓的争夺之后,生活的本质其实可以如此轻松,又如此愉悦。
但当时的他不知道的是,他也因为被囚禁这件事而逃过了一劫。
过去,他和八阿哥胤禩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他也没少帮着八阿哥给四阿哥使绊子。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老四和老八之间,最后的胜利者是老四胤禛。
大清王朝改朝换代,雍正皇帝登基,天下易主。
而曾经的八爷党,自然也受到了新皇帝的清算。
老八和老九被改名为阿其那与赛思黑,在满语当中,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猪狗不如。
过去与他们交好的一众皇子与大臣,有人被贬谪,有人被罢官,有人甚至性命不保。
胤禔由于在斗争最激烈的时候被囚禁了,所以没有直接参与到这场夺嫡之争的白热化阶段当中。
因此,雍正皇帝并没有与他计较,甚至还解除了他的囚禁,把自由的生活还给了他。
这样的胤禔,怎么不能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生赢家呢?
至少比起其他死在夺嫡之争中的兄弟来说,他已经非常幸运了。
结语
权力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人洗心革面,振奋精神,也可以彻底蒙蔽人的双眼,改变人的心智。
当追逐权力时,胤禔做出了无比愚蠢的举动,也葬送了自己的自由。
可当放下一切时,他却能够安然享受当下的生活,活成另类的人生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