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之我见第六讲:快速为旋律配和声

本节内容算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因为要把前面所学知识都运用上,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好了,咱们话不多说,来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概念一:什么叫做配和声?

给一个声部(旋律或低音)配上合乎逻辑的、连续的和弦进行,这就是为指定的声部配和声。

配和声的依据:声部各个音的功能意义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和声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声学之我见第六讲)(1)

概念二:如何配和弦?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首好听的歌,想自弹自唱,但没有谱子,这时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扒歌能力了,而扒歌实际上就是为旋律配和声。

所以,这里就分享一些配和弦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a、确定旋律的调性:

①如果一段旋律中,没有升降号,那么这段旋律很有可能是C、F(一个降号)或者G(一个升号)调。

为什么旋律中没有升降号,也可能是F或者G调呢?

因为F调里带降号的音,唱名是fa;G调里带升号的音,唱名是si,这两个音不在五声音阶内,而市面上很多古风乃至于流行歌曲都喜欢用到五声音阶,所以,哪怕在旋律中不出现这两个音,也很有可能是F或者G调。

和声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声学之我见第六讲)(2)

②将旋律中出现的音都罗列出来,看有没有半音程关系的音,如果有,那这两个音的唱名很可能是mi和fa或者是si和do,这样就可以反推出旋律的调性。

③确认段落最后一个和弦,一般段落最末尾的和弦都是主和弦或者属和弦,确定这个和弦后,自然就可以确定旋律的调性了,不过这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困难。

④也可以将听到的旋律内所有音符列出来,根据升、降号调表来判断旋律的调性,这个方法就会比较繁琐。

和声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声学之我见第六讲)(3)

⑤流行乐中,常用的调有C、D、F、G、B、bB、bE。

b、确定段落的第一个和弦:

一般情况下,一首歌的第一个和弦可能是C、F或Am和弦中的一个,每个都可以尝试一下。

c、必须要注意前后和弦的正确连接,最好不要在后一个小节的强拍上重复前面弱拍上的和弦。

d、低音应当在一定的音域内,在一至一个半八度、最多两个八度的范围内作波浪型进行,应通过交替使用上行与下行来做到,但不允许向同一方向作两次连续的五度进行。


说完上面的小技巧,咱们就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一下,不过,由于我们现在只学到正三和弦,分别是T、D、S,所以就只用这三个和弦来为下面一段旋律配和弦,如图一所示:

和声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声学之我见第六讲)(4)

图一

第一步,确定旋律的调性,此处根据曲谱上的调号就可以知道是C调,如果没有曲谱的话,就可以按照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来确定调性。

第二步,确定旋律的第一个和弦,此处的旋律音是g音,它可能是属三和弦的根音,也可能是主和弦五音,但刚刚说过,起始和弦一般是C和弦,所以这里选择用主和弦。

第三步,接着再按照前几节课所提到的“原位三和弦的连接”以及“原位三和弦的功能体系”中的知识,给剩余旋律配和弦,最终结果如图二所示:

和声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声学之我见第六讲)(5)

图二

这节内容就到这,可以看到我在上面加了一条分割线,上半部分内容适合已经对乐理有一定理解的朋友阅读,是一些快速扒歌的小技巧。

而下半部分内容,适合刚接触音乐朋友阅读,属于比较入门的方法,因为只涉及到三种和弦,可选项也不多,相较而言,不会特别复杂。

这里再提一句,扒歌就跟做化学实验一样,要胆大心细,大胆地猜,然后再仔细求证,不过,我们不像专业人士那样,有绝对音感,所以扒歌准确率能够达到80%以上就很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