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十大院士之乡(出了个院士的许昌小村)(1)

【许昌村落(社区)】

出了个院士的许昌小村,有趣故事多着哩

文‖魏东周

秋高气爽,今天我来到了石猴张村委办公室,探访石猴张行政村的历史故事。

石猴张村党支部书记王霞,50来岁,是井庄村的媳妇,她热情开朗大方,办事认真负责,在群众中很有威望,口碑颇佳。得知我要来村里走访,她一大早就在村委会等候。她很有风度,亲热有趣的笑着给我介绍了各自然村的来历,井庄娘娘坑尚在,但石猴和石花牛不复存在,很让人遗憾。

石猴张村委会在颍河西岸,李庄东头路西,辖李庄,井庄,石猴张,花牛张,周村,李文忠六个自然村。原来是李庄大队,因重名1982年更名为石猴张村大队。办公室地址没动,还在李庄。全村九个村民组,310户,1469口人,1779亩耕地。东临颍河与梨园张隔河相望,北和贾庄相临,西与大魏庄、晁庄接近,南临白庙黄村。(想看看本文作者魏东周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下面的链接:1.许昌贾庄:凉粉豆腐古荆树,乡贤投巨资,皇帝题庙名;2.心酸:60岁那年,母亲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据许昌县地名志记载;明,清及民国初期李庄,井庄,石猴张,周村,李文忠属颍秀保;花牛张属进德保。1941年李庄,井庄,石猴张,周村和李文忠归颍秀乡;花牛张属栾城乡,1947年隶属椹涧镇;1948年6月至11月属许西县榆林区;建国后属椹涧区;1951年划入榆林区;1958年建李庄大队属榆林公社;因重名后改为石猴张大队,1984年成为今名。

石猴张自然村,相传明初张姓从洪洞迁移而来,路过此地见一尊石猴,因张姓属猴是吉祥之兆,遂定居于此立村建庄,繁衍生息至今,并将石猴立于村头,以示纪念,故得村名。今全村有两个村民组,63户,345口人,399亩耕地。

下图:石猴张村党支部书记王霞。

当代十大院士之乡(出了个院士的许昌小村)(2)

李庄村位于颍河西岸,一个村民组,38户,160口人,240亩耕地,李姓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而来建村,村中心有个大坑塘,美其名曰金盆李。又因在李文忠村南,亦称前李。后改称今名,本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张喜明烈士故里。

周村是在清朝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由今蒋李集乡河沿周迁来落户建村故名周庄,1986年12月因重名改为周村。现今一个村民组,20户,95人,129亩耕地,周姓一个老祖宗。

李文忠村东北紧靠颍河大桥,北临梨园张路口通大魏庄,马张村里的环乡公路,东靠颍河西岸大堤,属石猴张村委管辖。全村一个村民组,52户,242口人,280亩耕地。原公社卫生院,当地知名医生李建勋就是本村人。李大夫是个老军医,在榆林卫生院和柏庄卫生所坐诊多年,说话和气,医德医风高尚,救死扶伤医术精湛,深受患者尊敬,已去世多年,今记录以示纪念。

李文忠原是人名,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安家落户。李文忠为人忠诚守信,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待人处事热情谦和,受人尊敬,故以其名为村名至今没有变动过。

井庄,属石猴张村委管辖,全自然村两个村民组,75户,345人,420亩土地。该村原为白姓所建为白庄,民间相传,本村在北宋年间出过娘娘,白娘娘兄长,宋皇封为国舅,白国舅不行正道,违犯国法,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白庄遭殃,官兵见姓白的人就杀,有人藏在井中,躲过一劫,出井后官兵问他姓氏,他直截了当回答姓井,官兵放过了他。

他出村向西逃亡,到了襄城县化行村落户生活,改朝换代后又迁了回来。据县地名志记载,后井姓由襄城县化行村迁此。姓氏没有改动。村内低洼,村东有一个坑塘,现今人们称“白娘娘坑”,属宋朝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当代十大院士之乡(出了个院士的许昌小村)(3)

花牛张自然村,走出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花牛张村属石猴张村委会管辖,两个村民组,58户,282口人,311亩地。村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颍河常在此决堤开口子,张姓为镇水患,雕刻一尊石花牛立于村头。二是明初张姓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移经此,见立一尊石花牛,因其人是属牛的,认为是吉祥之兆,便定居于此,村名取花牛张。石花牛重约300公斤,存在一户张姓院中,1987年被盗。过去村人以纺织布闻名乡里。本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张书琴烈士故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张铁岗就是从此村走出的。据县志第十九篇“人物”记载;

张铁岗 男,汉族,1945年生,中共党员,榆林乡花牛张村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7年焦作矿院毕业,分配平煤集团工作,曾任采煤技术员,工程师,设计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矿长,副总工程师,局调度室主任,局总工程师,长期工作在煤矿生产,科研第一线,致力于煤矿工程与安全技术攻关,主持国家“九五” 攻关项目“矿井瓦斯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在平煤矿区实施取得显著效果,使曾是瓦斯重灾区的平煤集团八年来,无重大瓦斯事故,已在全国16个局推广。

他著的《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一书对全国矿井瓦斯治理提供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他的《复杂难采煤层的开采》一书,在全国推广。《煤矿安全工程设计》一书已为设计单位,院校采纳。此外还组织编写了基层技术人员培训教材《煤矿安全技术基础管理》,全国煤矿救护培训教材《抢险救灾》等著作。他受国家,省及地方政府邀请参加煤矿水,火, 瓦斯事故抢险指挥20余次,共救出483人。

2001年被国务院聘请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

当代十大院士之乡(出了个院士的许昌小村)(4)

2004年“10.20”郑州大平煤矿和“11.28”陕西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他任国务院专家组组长,冒着生命危险到井下勘察险情,制定抢险方案。由于成效显著,2005年元旦,在银川受到温家宝总理的接见,参加总理主持的安全生产会议,陪同总理慰问遇难矿工家属,乘总理专机回北京。在飞机上,总理在他的笔记本上题词“永远前进”并合影留念。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9项,先后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煤炭优秀企业家, 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年被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评为全国煤炭技术创新优秀人才;2002年获国家孙越崎能源大奖,同年被国务院聘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2003年晋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河南省劳动模范;2005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村书记王霞说:“我们村人杰地灵,出了个院士和全国劳模。”说着说着她笑了,笑得是那么的开心!

2022.9.12日写于许昌

当代十大院士之乡(出了个院士的许昌小村)(5)

【作者简介】魏东周,75岁,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空军某部宣传科做通讯报道工作,多次在《空军报》《战斗报》《工程报》上发表宣传报道。退伍后,曾任基层党支部书记,闲暇偶发杂文诗歌。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部分由作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