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夫妇的故事(金婚故事青梅竹马)(1)

图为吴嘉林、田墨香夫妇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75岁的吴嘉林和田墨香从小便相识,吴嘉林是上海人,田墨香是河北保定人,两个人年幼即随家庭来到北京定居,并由此结缘。“我们两家是街坊,从小就认识,一起玩着泥巴长大的。”吴嘉林看着陪伴自己从青丝走到白发的老伴儿,眼神里满是爱。

1966年在北京工业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吴嘉林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北,被分配到兰州,田墨香则被分配到山西。回忆起那段峥嵘经历,话不是很多的田墨香打开了话匣子,“当地人对我们是真的很好,大家互相包容和理解,打成一片。刚去的时候,担水、捡柴、弄煤这些都不会,都是在那里现学的。虽然到基层下乡的环境挺艰苦,但对我而言也是一种锻炼。”

1969年两人喜结连理,但依然两地分居,这样的异地生活持续近十年,但距离并没有削弱两个人对爱情的忠贞。80年代,两人通过人才引进回到北京工作,定居在北京。吴嘉林在工作上更加积极投入,曾任职北京市石景山外贸公司、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等单位,荣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言谈举止间,吴嘉林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保持着每天读报的习惯,关心着国家大事,“我们都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所以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儿女也孝顺,幸福感非常高!”

金婚夫妇的故事(金婚故事青梅竹马)(2)

图为吴嘉林、田墨香夫妇补拍的结婚照

2001年退休之后,吴嘉林的生活依然丰富多彩。多才多艺的他,经常组织并参加社区街道举办的各种活动,是小关街道书书画协会第一副会长、惠新苑社区合唱团团长、惠新苑社区常委代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吴嘉林和田墨香夫妇二人作为城市志愿者执勤巡逻,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其实我也是受益者,结交了很多朋友,身心很快乐,我们心里对社会充满着感恩,所以也很愿意回报社会。”而这当然也少不了田墨香在背后的支持,她在家里做好后勤保障,维持着家庭的平衡。

人老心不老,田墨香紧随时代的潮流,学会了如何使用电脑,手机,她还经常用微信和远方的朋友交流感情,“现在社会发展的多好,以前和朋友见此面都要翻山越岭,现在用手机就能视频,非常方便。”

在最后,两个人谈到携手走过一生的感想时,吴嘉林不假思索地说:“下辈子我们还要牵手!”听到这句,田墨香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而当吴嘉林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的时候,她羞红了脸,那份七十年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情意,或许只有他们最懂。(张桐)

编后:遇见你的命中注定,该有多幸运。两个人能够从一而终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美好,他只遇到了一个人,后来的事就只和她有关。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明月长圆心无恨。新华网养老频道将继续追踪幸福中华金婚大典北京站的入选金婚老人,力图通过金婚庆典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唤起人们对家庭责任和甜美爱情生活的向往。

了解金婚大典的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