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汽柴油生产供应占全国30%的山东省地方炼化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应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量体裁衣式的“一厂一策”转型升级方案,走差异化、特色化和高端化的发展路线这是4月15日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于山东滨州主办的山东省炼化行业高端转型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提出的建议,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山东地炼高质量发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东地炼高质量发展(山东地炼如何转型升级)

山东地炼高质量发展

  当前,汽柴油生产供应占全国30%的山东省地方炼化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应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量体裁衣式的“一厂一策”转型升级方案,走差异化、特色化和高端化的发展路线。这是4月15日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于山东滨州主办的山东省炼化行业高端转型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提出的建议。

  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转型升级,突出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是山东炼化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9年,山东地炼汽、柴油总供应量已经超过8500万吨,占全国汽、柴油供应量的1/3左右;2020年,常减压装置产能17850万吨,全国占比18.65%。其中,成品油占比过大,占产品比例87%;化工原料比例低,占产品比例4.9%。随着大型炼化一体化快速崛起,在成本及市场方面带来威胁,汽柴油需求已接近峰值,2021年我国一次炼油产能或将增加至10.01亿吨。

  来自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多位专家根据山东炼化企业的发展类型,分别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方向。

  以炼油为主的企业应当油化并举。这类企业可采用多产烯烃和芳烃的路线,降低成品油比例,提高化工原料比例,由成品油生产企业转型为油化并举企业。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珂建议,大型独立炼厂应结合炼油可依托优势,获取低成本化工原料,增产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并规划较为完善的下游化工产业链,充分发挥企业炼化转型的竞争力,如上下游一体化的成本优势等。

  对于产能整合的企业应当向化工新材料转型。对于此类企业,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志超建议,可充分利用保留的装置和公用工程设施,转型为化工新材料生产平台企业,如聚苯硫醚、可降解塑料、芳纶、聚甲醚、ABS等材料。同时,提前规划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路线,保证原料来源,降低成本。

  配套乙烯/芳烃的企业要在原料优化、产品高端化等方面发力。配套乙烯/芳烃的企业,“三烯三苯”等基本化工原料产量大,但下游化工产品以大宗品为主,同质化竞争激烈。对于这类企业转型升级,李志超建议一是要优化原料组成,提高产品收率,降低成本;二是下游产品高端化,提高产品价值;三是副产品高价值利用,增加效益。

  中小炼厂要瞄准高端化、差异化产品。这是中小炼厂装置规模小、装置结构不尽合理,可利用的化工原料资源有限,化工产业链很难延伸成规模。很难在产能淘汰、转油增化大趋势下站稳脚跟。为此,张珂建议,中小型独立炼厂考虑集中周边资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工生产装置,未实现炼化一体化炼油企业,有相当数量的轻石脑油、抽余油、戊烷油等组分,均为优质乙烯原料;对于300~500万吨/年炼厂,可考虑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小油头合力支撑大化尾,提升产业规模。

  他还建议,中小型企业要依托区域优势,集合周边资源,合力形成既能独立生产汽柴油产品、又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化工品生产企业群,才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中小型独立炼厂建议不考虑全产业链化工品生产,而是以高端化、差异化的终端化工品为着力点。

  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登峰指出,山东炼化必须理性转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资产,立足保障成品油竞争力的前提下,进行炼化转型,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综合比较,避免高投资下的过度减油增化,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量体裁衣式的“一厂一策”高质量转型升级方案,适当保留或增加加工流程的灵活性,避免化工转型项目的“羊群效益”,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根据当地资源特色打造优势产品,避免避免同质化、同类化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