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说到,晋国的智宣子想立智瑶为继承人,但智果不同意,最后愤然离家出走,但实际上吧,同一时间,三家分晋的另一大家族,赵家族长赵简子,也遇到了继承人的危机

赵简子最后选择(同样是选择继承人)(1)

这个赵氏家族就是未来的赵国,不过此时还没“三家分晋”,因此依旧是晋国的一个大夫而已,赵简子膝下有俩儿子,老大叫伯鲁,老二叫无恤,赵简子不知道该立谁为继承人比较好

好家伙,没想到浓眉大眼的赵简子,也出现了和智宣子一样的态度,无视宗法制度,一心只想选一个有能力的儿子来接班

这也侧面说明,当时晋国内部已经卷得不像样了,论资排辈必须给唯才是举让位

那面对这个问题,赵简子是怎么做的呢?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使用了对照法

赵简子最后选择(同样是选择继承人)(2)

他把他的毕生心得、日常训诫的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告诉他们,这玩意很重要,你俩好好看好好学,不要让我失望

之后,赵简子就跟啥事儿都没发生似的,忍了三年没去过问这竹简上的内容,三年之期一到,赵简子就把这俩儿子给叫了过来,问竹简上的内容

大儿子早就把竹简上的内容忘光了,甚至连竹简都弄丢了,而小儿子无恤,不但背得滚瓜烂熟,而且竹简始终贴身带着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赵简子最后选择(同样是选择继承人)(3)

本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伯鲁才是唯一人选,无恤没有半点参选资格,但就因为赵简子一心想找真正有能力的儿子接班,于是就使了这么一招,瞬间就找到了真正的继承人

所以,赵简子也就没再犹豫,立刻立无恤为继承人,并告诉他,一旦晋国有难,就要重用尹铎这个人,而且还要把根据地选在晋阳

而这也是赵简子事先安排的,早在多年之前,赵简子就安排尹铎去治理晋阳,临行之前尹铎专门问了赵简子一句,此番去晋阳,目的是为了捞钱还是为了发展?赵简子说,为了发展

赵简子最后选择(同样是选择继承人)(4)

这里不得不说尹铎这个人是非常的聪明,赵简子让他去治理晋阳,仅仅是给了一个方向,但是没有给目标啊,那如何治理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尹铎就提出了二选一的方案,即“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

换句话说,你既然不清楚怎么治理,我就帮你理清楚怎么治理,这种员工可以说非常优秀了

两种选择对应的两种思路,前者意思是剥削当地的民脂民膏,后者意思是善待百姓降低赋税,把晋阳当做大本营一样去维护

赵简子最后选择(同样是选择继承人)(5)

尹铎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帮赵简子把问题想深想透,而赵简子也很明智,选择了后者,意思就是,把晋阳当做第二城市去发展,为未来的竞争做准备

这不,当赵简子立了无恤为继承人之后,立马把这个后路告知给他,这就好比,你刚继承了家族的产业,老爹又掏出了另一个与之媲美的产业出来,想想都觉得爽啊

对于智宣子和赵简子的做法,我们就能看到,智宣子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和观察去判断继承人的,而赵简子是通过一种相对科学的手法去选择继承人

赵简子最后选择(同样是选择继承人)(6)

在生活中,很明显,直觉虽快,但不一定对,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总得需要一些科学的手段和策略,而不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或一厢情愿

现代公司提拔人才也是如此,并非你觉得他优秀,他就是真的优秀,总得有些选拔手段,证明他真的优秀才可以

赵简子最后选择(同样是选择继承人)(7)

下一期,这两个继承人就要正式走上政治舞台,一决雌雄了,智瑶是为智襄子、赵无恤是为赵襄子,同时一起登上舞台的还有韩、魏两大家族的族长,韩虎韩康子和魏驹魏桓子

这四个人凑在一起,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呢?我们下一期再聊

关注我,一起来读《资治通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