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步入中年的人们,胸中应该装了很多现在年轻人不知道的时代记忆吧。

我小时候看电视剧,经常听到一个对白,“哈哈哈哈,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这句话又常常和“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投”混在一起,组合成我脑海中深深的一幅画面。

“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句话好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因为人生,多的就是奇奇怪怪的机遇巧合,许多事情你努力的追求,往往结果不如人意;而有些时候你不再追求了,它们却自己屁颠屁颠的来了。

比如升职加薪,比如找遥控器,比如我们做自媒体的写爆款。

债多不愁出自于哪里(得来全不费功夫)(1)

你苦苦追寻的那个过程,就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也是相似的意境。

铁做的鞋底都能“踏破”,这当然是夸张,可也足以描述我们为一件事情所付出的努力艰辛,最终却还是“无觅处”,像极了大多数人求而不得的一生。

这句话的出处,其实是宋代诗人的一首短诗,这现如今家喻户晓的“金句”,也是诗人总结自身经历后的长叹,因为有着切实的人生经验,所以读来才这么的打动人吧。

债多不愁出自于哪里(得来全不费功夫)(2)

【临其诗境】

诗人的名字叫做夏元鼎,在宋代大家辈出的时代里,并不是一个知名的人物,其诗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大多数人知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句话,却根本不知道它的出处在哪里,只是当成俗语来用。

夏元鼎的一生,早年曾经入仕途,奔走了几十年,到50岁之后却幡然悔悟,精研道教。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甚至连最基础的生卒年都不知道,只是约略的估计出他大概的活动时间在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

他年轻的时候,跟随着永嘉诸老游历山水,对于道教的阴符兴趣浓厚。有一次游历到了祝融峰,下山之后,就对外宣传自己受到了仙人的指点和传授,也因此开始对外传教,作讲义,自号云峰散人、西城真人。

所谓的仙人传授,自然是子虚乌有之事,至于后来作讲义有没有骗到人,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他能做诗词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从他流传下来的作品看出来的,其作品中还有许多是表露自己对于道教的理解,说他倾心道教,应该是不假的。

债多不愁出自于哪里(得来全不费功夫)(3)

【经典原文】

绝句

宋代: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债多不愁出自于哪里(得来全不费功夫)(4)

【条分缕析】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应该是作者去崆峒山拜访当地道教,学习他们文化时候的作品。关于这首诗的前两句,现在并没有权威的解释,只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

至于说最后两句的感悟,到底是因为在崆峒山、湘湖中悟到了什么,还是从当地的道教文化中学到了什么精髓,抑或是在万卷诗书中读出了什么真理,我们是不得而知的。总之这次崆峒之行,应该并不算白来。

其人既不以诗词闻名,对于这首诗要解释的地方也不多,更多的还是关于这句传颂千古金句的理解。

我发现,能够流传下来,并且到现代还能够一直被普遍使用着的金句,往往有几个显著且共同的特点,一个就是句中的对比色彩极为强烈,比如这一句中,踏破铁鞋与不费功夫的对比;另一个则是句子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正是这些修辞的运用,让句子中的冲突更明显,也更容易让人代入进去,理解其中的感情。

仅仅讲述个人的感受是不会打动人的,唯有用比喻等手法让人代入进去,让自己的情感变成普世的,作品才有流传后世的可能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