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有一词牌名,曰“阮郎归”,又名“醉桃源”,“宴桃园”,情意缱绻悠长。

该词牌名来源至今仍有据可考,见《太平广记》神仙卷。

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殆十三日,粮食乏尽,飢馁殆死。……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资质妙绝……因邀还家。……酒酣作乐……至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大意是说,刘郎、阮郎去山中采药,艳遇美女双姝以美食招待,过了半年快活日子。等到他们下山,方觉已过十世。见此情境,刘郎重回红尘娶妻生子,阮郎则入山修仙。

为什么会有阮郎归这个词牌名(阮郎归来归何处)(1)

一则颇为平淡,毫无新意且广泛存在于古代典籍中的神仙故事,轻轻一瞥,并无独特之处。

即使男女情爱,人间烟火再美妙,又有什么呢?终究不过是一种饱满却短视的幸福,只有眼前那么一方天地,终究还是会被眼前的繁琐小事,纷扰内心,沉沦于欲望的苦海之中。

为什么凡俗世人期冀成仙成神成佛?

这期冀实际上是对一种看透,解决人间琐事,超脱欲望羁绊的能力的向往。

在幻想中,让眼前的生活,变得轻松和快乐。

为什么会有阮郎归这个词牌名(阮郎归来归何处)(2)

再回到诗词的世界中来。

其实,从古至今,不朽的诗篇,从来不会迷恋尘世里的爱恨纠缠,在思想境界上,本身已经羽化成仙,轻飘洒脱。

即使只是短短三个字,却轻轻掩藏了创作者诗意世界的理解。

阮郎归来,不慕凡世。

你我的世界,也可以那么那么大,浩瀚宇宙在一念之间,心一动,就是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