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4日,辽宁省鞍山市某电影院内座无虚席。
大荧幕上正在播放着《长津湖》这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电影,面对枪林弹雨。志愿军战士们匍匐在雪地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朝着敌人发动攻击。
看着如此惨烈的画面,观众们被志愿军战士英勇就义的精神感动得泣声连连。
可就在大家全部沉浸在当年长津湖的那场血战中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用力撑着拐杖站了起来。
他的眼眶早已湿润,孱弱的身躯随着屏幕中一颗颗炮弹的爆炸而情不自禁地颤抖。
这个时候,身后的几个年轻人出于好心,便轻轻拍打了一下这位老人的胳膊小声说道:“老人家,先坐下吧。”
此时,老人才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唐突,连忙坐回到座位上。
一直等到电影结束,观众们鱼贯而出之后,老人抑制已久的情绪终于在此刻迸发,眼泪不自觉地滑过脸颊。
坐在身旁的女儿李海华赶忙为父亲擦拭眼泪,此时老人才喃喃地说道:“我就是电影里的‘伍千里’,真想念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啊!”
此话一出,还没退场的几名观众和影院的工作人员大吃一惊,开始重新审视面前的这位老人。
大概九十多岁的年纪,虽然身材消瘦,但从骨子里可以看出,他年轻时确实是个十分干练的人。
“莫非老人家是当年的志愿军战士?”大家全都围了上去,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此时,老人平复了情绪,深吸一口气后用铿锵有力的语气说道:“我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7军80师239团4连连长,李昌言!”
那么,这位曾经的志愿军战士李昌言究竟在战场上究竟经历了什么、立了何种功劳,以至于电影《长津湖》都要以他作为原型、刻画“伍千里”这位英雄角色呢?
建国后本想转业回家乡,没想到东北边境战事再起。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整个华夏大地一片欢腾。
经历了百年动荡、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的老百姓,终于迎来了翻身的那一刻。
此时,国内环境已经稳定,身为解放军第27军战士的李昌言觉得之后不会再发生战争,心中便萌生了转业回乡的念头。
在这种想法的催促下,李昌言于1950年初向组织上提出了转业的申请。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个月之后,朝鲜战场就爆发了一场大战。
而美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悍然出动一个军的兵力入侵朝鲜,企图以朝鲜半岛作为跳板、对我国东北边境虎视眈眈。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野心,中央军委迅速做出回应,抽调第13兵团下辖的38军、39军、40军、42军,以及炮兵、工兵部队共25万余人的兵力,组成了东北边防军,并在1950年10月19日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在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北部战场。
李昌言所在的第27军隶属于第9兵团建制,奉命驻扎在上海一带。而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就已经接到军委的命令,全军向津海、陇海铁路线靠拢,随时做好入朝作战的准备。
当李昌言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央求连长到团部拿回转业申请。
连长看着李昌言急切的样子十分不解:“转业回老家不是很好嘛,怎么现在突然反悔了?”
听着连长的问话,李昌言嘿嘿一笑:“这不是听说要去朝鲜嘛,这种时候咱怎么能掉链子!”
“转业的事情,等这场仗打完再说。”
最终,连长耐不住李昌言的软磨硬泡,只好赶到连部拿回了他的专业申请。
李昌言之所以如此积极,除了他是一名解放军老兵之外,还因为他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共产党,当时的他虽然才十七八岁的年纪,但一直跟随部队冲在战火的最前线,这是身为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
而现在,美帝虎视眈眈,进犯我国东北边境,自己怎能在形势危急的关头离开部队?
果然,没过几天的时间,解放军第27军就奉命改编为志愿军第27军、仍属于第9兵团战斗序列,并在11月初奔赴朝鲜。
刚当上连长,团首长就亲临连队驻地,交代了一项重要任务。进入朝鲜的第三天,正在原地休整的李昌言突然被战友一把搂住:“听说没有,你要升官了。”
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李昌言感觉稀里糊涂,怎么就升官了呢?
就在他一笑了之、以为只是个玩笑的时候,当天下午,团部的通讯员火急火燎地来到李昌言所在的连队。
“谁是李昌言?”
听到问话,李昌言站了出来:“我就是。”
看到眼前这个人如此年轻,团部通讯员脸上也露出了不可思议的模样。
但这个表情也只是转瞬即逝,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条念道:“命令李昌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地27军第80师239团2营4连连长。”
命令宣读完,通讯员还不忘解释:“你们连长奉命调到了别的部队,从今天起你就是4连连长了。”
李昌言看着手中的命令、再瞅了瞅渐行渐远的通讯员,只觉得身上的担子瞬间变重。
不久之后,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爆发,38万志愿军对阵22万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虽然人数上我军占有大优势,但从武器装备、后勤部给、空中支援等方面来看,我军与敌人有着不小的差距。
当时,志愿军总司打算用第9兵团四个军的兵力,在长津湖一带消灭号称美军王牌部队的第10军。
为了扭转战场上信息闭塞的不利局面,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命令,下辖的第20军、23军、26军、27军以连为单位,分散派出侦察部队,探明敌人的兵力部署。
李昌言带领的4连,是全师、乃至于整个27军的“钢枪连”,在历次战斗中都立下了不朽的战功,不畏强敌的连队精神更是传承了下来。
于是,239团团长和2营营长来到了4连驻地,找到李昌言的第一句话就是:“马上就要打一场硬仗,你准备好了吗?”
听到团首长的询问,李昌言虎躯一震:“时刻准备着。”
团长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手拿铅笔指着地图画了个圈。
“离我们大概10公里的新兴里1221高地有一股敌人,但不清楚是李承晚的南朝鲜部队还是美军。所以交给你个重要任务,探明敌人的军力部署、如果有机会,歼灭他们。”
对于这个任务,李昌言没有半点推辞、毫不含糊地接了下来。
他并不在乎这股敌人究竟是李承晚的部队、或者是美军的部队,不论是二者的哪一方,他都有信心将其消灭。
李昌言带队奇袭,没想到竟意外端了敌人的老巢。团长和营长走后,李昌言就叫来了指导员,聚精会神地盯着地图上的那个圆圈。
敌人驻扎的具体位置、兵力情况都不了解,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他们吃掉、的确需要冒一些风险。
于是,李昌言当机立断,由自己亲自带领一排、二排从高地的左侧向前推进,指导员则带领三排从右侧迂回包抄。
李昌言是抱着歼灭敌人的心态进行部署的,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面对的这股敌人竟是号称“北极熊团”的美军第31团级作战队,旗下拥有2个步兵营、3个炮兵连。
就在不久之前,志愿军3个师的兵力与“北极熊团”打了一场遭遇战,没想到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北极熊团”依靠空中火力的掩护,硬生生抵挡了志愿军3个师长达一个星期左右的进攻。
如果李昌言知道,将要面对的敌人是如此凶悍的“北极熊团”,肯定不会采取如此冒险的战术。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管他是不是美军的王牌部队,李昌言都要坚决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于是在11月30日晚,4连全体战士为了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倾巢出动、朝着1221高地进发。
他们依靠山间的掩体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敌人的探照灯可不是吃素的,一旦照到身上,那就成了活靶子,藏在掩体中的敌人哨兵则会毫不留情地进行开火。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行军,李昌言带领的一排、二排终于从山脚来到了半山腰的位置,他转头一看,指导员带领的三排就在相距五十米左右的右后方。
眼看距离敌人驻地的中心地带越来越近,十几个美军暗哨却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正面硬拼,肯定会打草惊蛇。
于是,李昌言压低声音说道:“一排长、二排长,你们挑几个机灵点的,把那几个暗哨给解决掉。”
一声令下,两位排长带着七八个战士匍匐着朝敌人冲去,李昌言也从绑腿上抽出随身携带的一把匕首跟了上去。
所有人员就位后,李昌言挥一挥手,每个战士心领神会地拿出匕首、刺刀等近战武器,悄悄靠近敌人的哨兵,同一时间、整齐划一地将冒着寒光的利刃插入了敌人的喉咙。
整个过程没有露出半点声响。
解决完这层哨兵之后,全连继续朝山顶推进。
“报告连长,前面帐篷里透着光呢。”
听完战士的报告,李昌言定睛一看,果不其然,就在不远处的一块大石头旁边,一个帐篷的轮廓若隐若现。
敌人为了掩盖行踪,帐篷里只点了一盏油灯,可缝隙中透出的一缕幽光却被机敏的志愿军战士发现了。
李昌言便命令一排、二排大部分战士包围帐篷,剩下的几人则留在原地负责警戒。与此同时,李昌言朝着右后方给指导员发出手势信号。
指导员心领神会,当即命令三排战士朝着四周匍匐分散,严密注意一切风吹草动。
可就在一排、二排战士向前包抄的时候,一名战士不小心踩到罐头盒摔倒,突发的声音立刻引起帐篷里敌人的警觉。
看到敌人拿着武器冲了出来,李昌言扛着枪站了起来给予打击。
短短两分钟的时间,帐篷里的8名美军4死2伤,另外两人缴枪投降。
李昌言安排战士将两名俘虏押送回营部之后,继续带队向前侦察。
可是刚才的战斗声已经惊动了敌人,几枚照明弹瞬间将漆黑的天空照亮。
这时,李昌言才发现,就在前方的山腰处,还有一排临时搭建的木屋。木屋内的敌人明显也已经发现了自己,纷纷寻找掩体准备战斗。
“听我命令,三人一组呈三角形向前冲锋,记着留几个俘虏。”
李昌言下达完指令后,带领战士们冲了上去。
在照明弹的作用下,敌人的位置清晰可见,志愿军战士凭借精准的枪法,很快将木屋中的美军消灭大半。
等到李昌言冲进木屋、控制住所有敌人之后,发现墙壁上挂着的竟然都是作战地图,桌子上摆满了写着英文的文书、电报。
“莫不是端了敌人的老巢?”
兴奋之余,李昌言便让懂些英语的战士质问俘虏。可是因为这名志愿军战士英语水平有限,只弄清楚这里是美军某团的指挥所,至于俘虏说的其他话,根本没有听懂。
等到李昌言派人把抓获的俘虏全部交给团部审讯后,他才从团部下发的嘉奖令中搞清楚,原来当天晚上自己带队端掉的正是美军的“北极熊团”。
4靠着这场奇袭战,李昌言带领的4连于1950年12月被27军军部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称号,本人也被记二等功一次。
在此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李昌言又陆续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的第3、第4、第5次战役,第二阶段的夏秋防御战役、春夏巩固阵地战、秋季战术反击战,带领4连全体战士们建立了不小的功勋。
1952年10月,朝鲜战局已经稳定,李昌言随27军奉命回国。
回国之后的李昌言继续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直到1966年、38岁的他再次递交转业申请,满载荣誉回到了家乡故土。
电影《长津湖》热播之后,其中的一句台词令人们深受感动。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
志愿军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身躯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围墙,挡住了帝国主义对我国边境的侵犯,为后人开辟了一片和平净土。
而现今已经年过九旬的战斗英雄李昌言面对采访时,更是直言:“当时的我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敌人打倒,我们就胜利了。”
他也在采访中说出了自己的毕生心愿:希望年轻一代永远记住,今天来之不易。
一句“来之不易”,足以见得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
今天的我们,一定要永远缅怀当初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地在战场上厮杀,就没有我们如今安稳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