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危险源?大家来看这张图。

双重预防机制隐患还要分级吗(双重预防机制系列课程)(1)

这是个二层平台,二层平台呢,它是该有的护栏都有,货物摆放的也很整齐。这时候风险相对高还是低,低,那这时我们应该在没出任何事情之前就要去找到潜在的风险,我们有很多的班组长,在去现场问现场有没有风险啊?给的答案是现场没有风险。注意,没有出事,不代表没有风险,我们应该要把潜在的可能发生的风险都要把它辨识出来。

所以各位来看一看我们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辨识出一个什么样的危险源,对了,货物怎么样?高空坠落,致害物是什么?货物,致害方式呢?掉落,找到危险源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第一个措施是什么?要求货物必须要摆放整齐,这是个什么措施啊?行为类的措施,规范操作员工行为,必须要把货物摆放整齐,而第二个,我们要求这个必须要把护栏,要装护栏并且要保持关闭,这是个什么措施啊?技术措施,万一货物真的掉下来怎么办?我们要求现在的工人怎么样?戴好安全帽,你看这是什么措施啊?是不是一个劳动防护的措施,也是一个属于行为类的措施。这就是基于风险的辨识,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措施。那什么是隐患?本来要求货物摆放整齐的,结果,货物变得很乱,这是不是个隐患?

要求装护栏的就忽然被人为拆除掉了,是不是隐患?要求员工戴安全帽的,结果他没戴,是不是隐患?所以隐患是什么?隐患是措施失效的状态,就是隐患。所以到现场去做安全检查,我们查什么?查措施的有效性。什么措施的有效性啊?管控风险的措施的有效性,这个地方最大的风险就是重物掉下来,开行车的时候,重物掉落会砸到人,这是个风险,那我们的措施是什么呢?第一个,钢丝绳不能有变形或者扭曲,这是个措施。第二个,行车升高的时候还要能自动停止,要有限位。

基于这个呢,我们很多单位,在辨识风险的时候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就是容易把隐患当成危险源,现有危险源还是现有隐患,现有危险源再制定措施,措施失效了才叫隐患。

你看这张图。

双重预防机制隐患还要分级吗(双重预防机制系列课程)(2)

这就是上张图的一个分析的一个架构,危险源是什么,是货物掉落会砸伤,那我们就可以诱因分析一下,其实诱因,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潜在的隐患。诱因是第一个掉落堆放不整齐,所以我们的对策就会有对应的是必须要摆放整齐。

因为堆放的超高,所以我的对策是不能超过四层,那货物掉落一定会砸伤嘛?不一定,为什么砸伤,是因为无关人员进入了货架区域,所以我们的对策是要求无关人员不得进入。那中间这一层是不是都是隐患。

所以基于这张图和案例剖析你就知道了,如果思路不清晰,危险的辨识不够系统。那极有可能就会造成措施上的漏洞。这个特别重要,我再和大家探究一下,第一危,险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个叫什么致害物,第二个,是伤害的方式。还有危险源和后果一定要成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