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苏世民最新(苏世民心系清华的)(1)

(2018年9月7日,苏世民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致辞。)

很多人通过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知道苏世民这个名字。2013年,这位华尔街风云人物宣布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在清华大学创立“苏世民学者”项目:每年资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清华大学攻读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且了解中国的未来杰出人才。

2020年2月,苏世民先生宣布签署“捐赠誓言”(The Giving Pledge),承诺将其大部分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捐赠誓言”是由比尔·盖茨夫妇和巴菲特在2010年发起的一项公开邀请,呼吁超级富豪们将其大部分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在全球影响力巨大。

在宣布加入“捐赠誓言”的同时,苏世民还发出一封给比尔·盖茨的公开信。他在信中表示:“尽管我的计划一直都在实践着誓言中的原则,我仍然正式加入这项伟大的计划中。我想通过这个行动发出重要的信号,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慈善行动中来。”到目前为止,苏世民先生的个人慈善捐赠总额已经超过10亿美金,大部分用于教育领域。

2020年1月2日,《福布斯》发布2019年美国慈善捐赠榜,苏世民以1.88亿美元的捐款排名第六。苏世民管理资产规模高达数千亿美元,被媒体称为“华尔街的新国王”。但是,让他真正感到满足的是长期致力于教育慈善事业,在自传中他坦言:“我深知教育对我生活的深远影响。正因为如此,我热衷于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以改变他们的人生。”

华尔街苏世民最新(苏世民心系清华的)(2)

(苏世民管理资产规模高达数千亿美元,被媒体称为“华尔街的新国王”。)

不走寻常路的犹太少年

苏世民本名叫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A.Schwarzman),施瓦茨曼在德语里是“黑色”的意思。1985年他创办黑石时的合伙人叫彼得森,彼得森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大石头”,所以公司叫黑石(Blackstone)。这个意象也许暗示了苏世民的人生哲学:在年轻的时候,请接收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磨练机会的工作。

1947年,苏世民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成功经营一家出售窗帘和床单的商店。他八、九岁时就在父亲的店里打工,十四岁时他向父亲提议把家里的店开遍美国,就像西尔斯(Sears,美国知名百货商店)一样。但是他的父亲拒绝了,他并不想那么做。父亲说已经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有车有房,家庭美满。小苏世民很爱他的父亲,但是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他爸爸不想追求成功。

高中时,苏世民便展现出他与众不同的雄心壮志。他曾邀请当时美国最火的乐队——小安东尼与帝国合唱团到他的高中演出。当选学生会主席之后,他就在想怎么样能够创新,而不是沿用过去的主席留下来的老办法组织活动。他每天都会想出几个点子,写下来给其他学生会干部看,但那些点子早被人想到过。终于有一天,他发现高中从来没有邀请过摇滚乐队来举办演出。通过朋友的朋友,一层层的关系,最终苏世民说服了这个乐队来他们高中办演唱会。

读大学时,他仍然是那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年轻人。学校禁止女生在宿舍过夜,他带头反抗这个延续了268年的校规。为此,他组织了11名学生,利用就餐时间在11个学院餐厅外面向所有的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将调查结果登在《耶鲁每日新闻》上。迫于舆论压力,校方最终不得不修改了校规。后来,苏世民被选为骷髅会(Skull and Bones)成员,并作为耶鲁大学毕业典礼的组织者和发言代表。

苏世民读研究生的时间是在越战之后,当时商学院并不受年轻人青睐。他申请了顶尖的法学院,但是都没有被录取,于是他便进了哈佛商学院。入学之后,他发现学生质量不如他本科的同学们,教授们很年轻并且教书不怎么熟练,行政部门效率低下,学校的教材也是过时的。于是,他约见院长拉里·福雷克,向他报告了这些事情,并且提出了积极的解决办法。

院长反问他:“苏世民先生,你是不是一个不合群的人?”苏世民回答道:“我不是一个不合群的人。高中时,我是学生会主席。大学时,我负责策划毕业典礼。在这里,我是商学院第一学生组织的头儿。所以,我并不是一个不合群的人。”院长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结果,哈佛商学院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换了好几任与这个固执的院长不一样的院长,才从苏世民时期的排名第七上升至排名第一。

多年以后,苏世民在回顾这段经历时,这样总结到:“再聪明的人也无法单独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一群聪明的人如果能够彼此坦诚地沟通,就会战无不胜。这是我从拉里·福雷克那里得到的唯一收获。”

资助世界著名教育和文化机构

哈佛商学院毕业后,苏世民加入雷曼兄弟公司(LehmanBrothers),成为该公司并购部门的负责人。1997年,苏世民完成一笔金额巨大并且极其复杂的交易——“纯果乐(美国饮料公司)合并案”,这为他之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当时,他还不是公司的合伙人,客户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有“化繁为简”的能力。

1985年,由于公司内部派系斗争离开雷曼兄弟后,苏世民和他的朋友皮特·彼得森(Pete Peterson)共同创立了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初期投资为40万美元。经过30年奋斗,黑石成为世界最大的另类投资机构——传统投资(现金、股票、债券和期货)之外的金融和实物投资。公司创立之初是为了进行并购工作,其分支机构包括房地产和其他替代资产,目前管理的资产约为5700亿美元。苏世民也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净资产超过120亿美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苏世民有时间环顾四周,看看利用自己的资源、人脉和实际知识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在他小的时候,曾看到祖父雅各布·施瓦茨曼每个月收集假肢、轮椅、衣服、书籍和玩具给以色列的孩子们。与祖父一样,父亲会定期给耶路撒冷的“男孩之城”捐款,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教育机会。

奉献是生命的一部分。幸运的是,苏世民拥有了更多的资源保持这种美德。他继承了洛克菲勒、安德鲁·卡耐基等美国财富精英的慈善传统,尤其重视对世界著名教育和文化机构的捐赠,包括华盛顿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纽约公共图书馆、美国田径基金会和耶鲁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近年来,苏世民更是频频拿出大笔捐赠,资助大学开展科学和人文前沿领域的研究。

人工智能和其他计算机新技术的进步,将对人类发展和美国竞争力产生广泛影响。2016年,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拉斐尔·里夫告诉苏世民,虽然40%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修读了计算机科学课程,但只有7%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专攻这一课程。美国所有大学的情况都是如此,有的大学甚至更糟。美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人才储备非常出色,但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充分发挥其潜力。

在苏世民的建议和资助之下,2018年10月15日,麻省理工学院宣布成立史蒂芬·A·施瓦茨曼计算学院,设置50个新的教师职位,一半是计算机科学教职,与麻省理工学院中其他学院的教职共同任命,这会把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家的数量增加一倍。新学院会赋予每位教授、研究人员和学生学习、练习和使用人工智能语言的能力。

华尔街苏世民最新(苏世民心系清华的)(3)

(《苏世民 我的经验与教训》中译版。)

苏世民为此向麻省理工学院捐赠3.5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开发。此举在美国和全球各地引发强烈反响,很多大学的校长希望与苏世民会面,他甚至接到民主党和共和党打来的电话,讨论为美国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供资金等事项。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兼执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预测,苏世民的礼物将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礼物之一,带动其他个人和机构对计算机科学领域提供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投资。

长期以来,牛津大学在人文科学方面名列世界第一,但人文科学要跟上时代步伐,就需要跨学科研究,面向未来重新定位人文课程。2019年6月19日,苏世民承诺向英国牛津大学捐赠1.5亿英镑(约合1.88亿美元),用来成立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人文中心,其中包括一个研究人工智能道德问题的研究所。这是牛津大学历史上收到的最大单笔捐赠。

要知道,2017-2018年英国艺术和文化领域获得的捐赠总额为3.1亿英镑,苏世民的这笔捐赠相当于这期间英国受赠总额的一半。这份捐赠引起了英国举国上下的关注,并引发社会各界的讨论:伴随着政府对教育和文化资助的减少,私人慈善事业在英国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恰逢英国脱欧未见结果,很多人认为,这一捐赠是对英国未来投出的一张信任票。还有些人表示,在科技投资大幅增长的今天,此次捐赠是对人文科学地位的再次认可,此举非常值得赞赏。

面对各方的鼓励和强烈反响,苏世民深切地体会到,即使是最古老的教育机构,也可以在新的眼界、新的角度中得到裨益、受到启迪,他们可以重新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内涵、目标和可能性应该如何改变。

为清华苏世民书院奔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苏世民更加积极地、有针对性地投身于国内外政治活动、慈善活动和非盈利活动,并在参与中积累经验。他开始思考:除了捐钱以外,我还能做些什么?是不是可以把自己打造黑石的创业经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慈善领域的挑战?

2012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后,苏世民与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巴黎会面,建议设置一个与众不同的项目,鼓励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人才在清华大学学习。当他们日后成为各自国家的领军人物时,可以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信仰,摒弃导致各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疑虑和不信任。苏世民承诺首笔出资1亿美元,并向他保证我们可以筹集其余的资金。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就此诞生。

华尔街苏世民最新(苏世民心系清华的)(4)

(2019年7月7日,苏世民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学生颁发毕业纪念品。)

苏世民的承诺不止于金钱,他投入了宝贵的时间、精力以及社会关系。从学术项目的宗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学生选派,直到书院大楼的建筑设计,苏世民都事必躬亲,甚至具体到挑选宿舍的床、阅读椅和书桌、地板木材和砌墙用的砖。等到书院建成时,苏世民往返中国30次,为的是确保把控所有细节。

但这些工作都开支不菲,苏世民意识到最初1亿美元的承诺肯定不够。他利用各种场合为这个项目募资,从商业圆桌会议到婚礼殿堂、从达沃斯经济论坛到纽约派对,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跟人讨论这个项目。5年内他和团队撰写了近2 000封信件,每封信都根据潜在捐赠者的喜好和需求量身定制,解释为什么给苏世民书院捐资是物超所值的一笔开支。如果他们表现出丝毫的兴趣,团队就会再次去信、进一步讨论。

2012年,对冲基金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承诺为项目出资1000万美元,并表示如果成功地启动和运行项目,他会再出资1500万美元。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从最初捐赠1000万美元,增加到2500万美元。彭博社创始人迈克·布隆伯格开了一张支票,他说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害怕苏世民会一直不停地要他捐款。现在,苏世民书院获得的海内外人士捐赠超过了5.8亿美元。

有志者事竟成。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以及后来的苏世民书院,赢得了中美两国政、商、学界的支持。书院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知名人士。书院每年遴选200名硕士生,45%来自美国、20%来自中国、35%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每年夏天,苏世民都到北京参加书院的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讲。这也是他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才俊交流思想的时刻。“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单纯为了他人的敬仰和尊重而做事,则很少能带来成功。你为他人付出的善意和努力,最终会给你自己、你所爱的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福报。”这是他在创业和投资生涯中沉淀的人生智慧。

在谈到自己做慈善的方式时,苏世民说:“与在商业领域不断尝试新挑战一样,我也喜欢在慈善事业中寻求挑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持续的资金支持和个人长期的投入。每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我可以通过个人的经验与资源去帮助每个新组织实现其目标。”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中信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