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相由心生。

但是“相由心生”这一说法,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却很少有人能够讲清楚。

为什么?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习惯执于文字——通过文字去解读,当然不会是究竟了。

正确的相由心生说法(相由心生这一说法)(1)

言外之意,文字本身只是一种载体,而非诠释意义之本身,正所谓“言不达意”就是这个道理。

如老子就曾在《道德经》的开篇所讲“道可道,非常道”,所强调的就是语言与文字的局限性。

因此,仅通过文字本身,根本就无法理解“相由心生”的全部内容。

那么,古人讲“相由心生”,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就我个人的理解,“相由心生”至少包含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一、内心可以改变外在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内心,其实是可以改变其人的长相、气质以及形象——内心可以改变外在。

正确的相由心生说法(相由心生这一说法)(2)

正如著名作家王朔所讲“只有内心丰富,才可以摆脱表面的相似”,说的就是内心可以改变外在。

当然,这种改变,绝不只是改变长相,而是泛指外在的一切。

言外之意,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其实可以深刻影响一个人外在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古人讲“相由心生”所要表达的第一层意思。

二、人的外在形象可以体现人的内心活动

如上所说,内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整体外在形象。

反过来,一个人的整体外在形象,也可以体现其人的内心活动情况——至于能否有人可以读懂,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正确的相由心生说法(相由心生这一说法)(3)

进一步地说,人的内心活动,其实正是通过外在之整体形象体现出来。

如人的长相、眼神、气质、喜好等,其实就是呈现一个人内心活动的具体表现。

而这其实正是“相由心生”表达的第二种内容。

三、内心有什么,就会招致什么

如果我们把内心比作本体的话,那么,人生当中的一切际遇,就可以称之为相。

言外之意,你的内心有什么,就会遇到什么,或者说,就会招致什么?

正确的相由心生说法(相由心生这一说法)(4)

何以见得?

我们以明代王阳明在“岩中花树”讲的那些话来说明,即: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大意是说,我们之所以可以看到花开之灿烂,就是由于我们内心先有能够觉知“花开之灿烂”之功能,否则,你又如何知晓“花开之灿烂”呢?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你内心有什么,你才会招致什么——甚至可以说,我们人生当中的一切际遇,其实都是内心招来的。

正确的相由心生说法(相由心生这一说法)(5)

这就是“相由心生”所要表达的第三个内容。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其实正是古人讲“相由心生”所包含的三层意思。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