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艺人们在人家屋檐下,支架起纸糊屏幕(也有用纱绢做的),在幕后点上几盏油灯,表演皮影皮影戏的布景道具和影人都是用驴皮或牛皮加工刻成的,其造型近似剪纸艺术人体比例夸张,头大身长,手臂过膝,男影人眼大额高;女影人眉弯眼小,通天鼻子,小嘴巴,镌刻十分精细,着色鲜艳,对比强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兰州皮影戏的特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兰州皮影戏的特点

兰州皮影戏的特点

晚上,艺人们在人家屋檐下,支架起纸糊屏幕(也有用纱绢做的),在幕后点上几盏油灯,表演皮影。皮影戏的布景道具和影人都是用驴皮或牛皮加工刻成的,其造型近似剪纸艺术。人体比例夸张,头大身长,手臂过膝,男影人眼大额高;女影人眉弯眼小,通天鼻子,小嘴巴,镌刻十分精细,着色鲜艳,对比强烈。

兰州影人有5大部分,12小件组成,表演时可按剧情需要调换增减。那些挑线把式,手夹竹签,可以表现出物象的正、侧、仰、俯多种角度的特征,影像虽多为侧影,但给人以“曲从口出,动自其身”的艺术效果。

木偶和皮影戏的剧目大多取材于《三国》《东周列国》《隋唐演义》《水浒》《杨家将》等历史传统戏剧,唱腔大都采用秦腔、眉户的曲调。在兰州苦水地区,还唱当地特有的“下二调”,其音乐唱腔独具特色,旋律柔和,节奏明快,有相当浓厚的地方特色。

兰州永登木偶和皮影戏,在解放后,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保护,并得以挖掘、整理。在1958年全省木偶戏会演中.苦水苗高云表演的《花园游春》荣获二等奖。大同王万钟的皮影戏《麒麟送子》获全省会演一等奖。

“文革”期间,兰州木偶和皮影艺术被当做“四旧”,横遭劫难,许多珍贵的木偶皮影造型和道具等,被毁坏和失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种古老的表演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一些地方的艺人重新搭起木偶戏班,在城乡演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