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华夏的摩崖石刻

太峪口摩崖石刻在哪里(蜚声华夏的九鼎铁刹山摩崖石刻)(1)

明清数百年以来,“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曾经盛极一时,山上的悬崖、石壁也因此留下了历代匠人巧手雕刻的近40处弥足珍贵的摩崖石刻,从不同程度记载了东北龙门派道教兴起及传布的历史。

太峪口摩崖石刻在哪里(蜚声华夏的九鼎铁刹山摩崖石刻)(2)

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清人叶昌炽《语石》认为:“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盖摩崖,犹‘碑’也,为通称,为虚位,亦为刻石之纲,其文字则条目也。”

太峪口摩崖石刻在哪里(蜚声华夏的九鼎铁刹山摩崖石刻)(3)

马衡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中指出:“刻石之特立者谓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

徐自强、吴梦麟在新著《古代石刻通论》中认为:“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个类别。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

这里的摩崖石刻是专指文字石刻。但在说及石质造像时,往往又提到了摩崖造像。

太峪口摩崖石刻在哪里(蜚声华夏的九鼎铁刹山摩崖石刻)(4)

九顶铁刹山的摩崖石刻,其幅面之阔、书体之工、内涵之丰不仅在辽宁地区绝无仅有,在全国也属罕见。其中《重刊长眉李大仙碑记》刻凿在半山腰陡峭石壁之上,高8米、宽4米宛若一面巨镜,与旁边 “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巨幅石刻构成一幅壮丽画卷。碑文正上方有“与天同寿”四个大字,为铁刹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747个字的碑文记载长眉李大仙暨度厄真人李辉以及借定风珠等传说:

“奉天之名山,以医巫闾为第一,其次则千山,而隐在太 资 (子)河上游,山峦丛峙,高逾千仞,天作之祥,其最有名者,则以本溪县东一百二十里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为巨擘。世传长眉李大仙为开山始祖也。

太峪口摩崖石刻在哪里(蜚声华夏的九鼎铁刹山摩崖石刻)(5)

据炉监院至顺称:予于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一日,在云光洞出家。

一日,忽梦一道人,白发长髯,飘飘欲仙。曰:‘吾,此山主也。与汝有香火缘,雪爪鸿泥,踪迹未远,土埋残碑,搜检可得。’

予开目视之,曦光在户矣,余以为偶尔幻梦,未介意也,民国十三年八月,修治山道,乃与云光洞下挖土,未及三尺,得一石碑,字迹模糊,侵蚀过半,从新洗刷,略可辨识,碑镌祖师名号,称长眉大仙。古豫州人,即今河南偃师县也。诞生于商太丁二年戊辰四月十七日。幼年好道,二十五岁来游辽东,一见铁刹山,盘桓不去。南麓结庐,山中筑庙。

此山由东、南、北三面侧观,峰顶有九,因名九顶。名其洞曰:八宝云光洞。何谓八宝?盖奇石成形,有龙、虎、蟾、木鱼、仙床、寿星、莲盆、定风珠之八宝。虽天造地设,自然形式皆由祖师开基,因像而赐以嘉名。

在此修道,不计年月,静坐面壁,不食不饥,相貌异常,眉长过颐,人皆称长眉大仙焉。厥后羽化登仙,世人钦其道,巷歌尸祝,为之立碑。夫李祖至今三千年矣,由来仙灵显赫,凡祈祷者多应验焉。

按《封神演义》传,有晁田,散宜生向铁刹山度厄真人借定风珠一事。度厄真人即长眉大仙也。

小说《金陵府》亦载,长眉大仙,名辉,字长庚。此无论野史、稗官,并非凭空结撰。长眉大仙声名远播,由来久矣。尧道昌而优礼许由,元世盛而崇拜邱长春。且号称神仙,有杜冲伊轨之侣;名为道士,有宋伦胡湛之俦。

太峪口摩崖石刻在哪里(蜚声华夏的九鼎铁刹山摩崖石刻)(6)

唐玄宗下诏有曰:‘下有方土、真人、金鼎、石室,上有明星、玉女、仙草、琼浆。’

汉樊毅亦云:‘山川钟灵,能兴风雨;岳渎毓秀,代有真人。’可见自古迄今,不少元门、柱石、天仙、领袖,如我祖师长眉大仙,实上接老子而下逮希夷者也,故衣钵千秋,津津百世,岂非我律宗之护法也乎。

此于荒烟蔓草中,得其残碑断碣,殚述梗概,知今日可复显于世,使后世祖述玄门庶几有所考焉,遂为之铭曰:不斫不砻不假外,以为崇化,以孚人礼,以持躬贞,以远尘俗而学以启蒙,皆以老庄为之本,本立而用自以不穷宜乎?仙升上界,道并崆峒。”

太峪口摩崖石刻在哪里(蜚声华夏的九鼎铁刹山摩崖石刻)(7)

铁刹山的石刻有“龙头”、“凤尾山”、“杏圃村”、“地仙观”、“太极石”、“南极星精下九天、洞里乾坤不计年”等。

在八宝云光洞洞顶,不仅有“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的巨大石刻,周围还有“名山洞府人间天上”、 “升仙岭”、“天桥洞”、“一览群山小”、“鳌山”、“乾坤洞”、“铁刹三千年”、“内藏风月洞”、“日光洞”、 “夜颂黄庭有月来”和“题天桥洞(天地初成造化功,波心桥卧似长虹。清修十地心常在,高远九天路可通。长眉修炼曾居此,人世荣枯一笑空)”等众多石刻。其中“乾坤正气”石刻,仅一个笔画就近2米,令人叹为观止。

据1940年拍摄的铁刹山石刻群显示,当时还有“五行台”、“正教宫白永贞题书”、“风月无边”等著名石刻。可惜的是,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中都被毁坏。

太峪口摩崖石刻在哪里(蜚声华夏的九鼎铁刹山摩崖石刻)(8)

铁刹山大阳云台卷书山的石刻也非常丰富,可与长眉李大仙石刻媲美的是“与日月同明”石刻。

这块悬崖峭壁上宽四五米、高十几米的巨大石刻,全文共473字。其字大如盘,笔力遒劲,伟岸壮观,清楚地记载了云台卷书山,以及天冠洞和天冠庙的方位与历史。

不仅碑文的石刻和铁刹山的“长眉李大仙碑记”同为姚希胜、姚希德兄弟嵌刻完成,碑文也同为一人所撰,即光绪丁酉拔贡孝廉方正辽阳白永贞。

再看一看其他石刻,不管是“云台卷书山天冠洞”八个楷体大字,还是几块隐藏在路边的巨石上的“兄弟同修在此间,轮流暂转等月圆。有朝一日飞升处,天冠洞里归性缘”和“柏树林中景最幽,人生此乐更何求。数方白石堆云起,太子河长迎怀流”等等,无不是姚希胜、姚希德兄弟的杰作。

太峪口摩崖石刻在哪里(蜚声华夏的九鼎铁刹山摩崖石刻)(9)

至于碑文和书丹,也大多是白永贞和房理家的手笔,与铁刹山的石刻艺术同源。虽已历经百年风吹雨蚀,但依然清晰可辨,熠熠生辉。

它同铁刹山的所有摩崖石刻一样,或是见景生情,或是托物咏志,或是抒怀题咏,或是记载历史,或是对秀山丽水的吟唱,无不展现出文人墨客和民间匠人超凡脱俗的艺术才华。

太峪口摩崖石刻在哪里(蜚声华夏的九鼎铁刹山摩崖石刻)(10)

然而,历经数百年雪打雨淋、风吹日晒,加上游人出于好奇及合影留念经常攀爬、抚摸,九顶铁刹山上的摩崖石刻已是饱经沧桑、伤痕累累。

2003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9月,本溪铁刹山风景名胜管理处筹集60多万元资金,聘请能工巧匠开始对已经开裂、剥蚀的摩崖石刻进行修补,山上“重刊长眉李大仙碑记”、“龙头凤尾山”、“八宝云光洞”、“乾坤正气”等弥足珍贵的摩崖石刻得到及时修缮,避免了这些珍贵文物因自然、人为等因素最终荡然无存而留下千古遗憾。

太峪口摩崖石刻在哪里(蜚声华夏的九鼎铁刹山摩崖石刻)(11)

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