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南京的地形虎踞龙蟠,加以黄旗紫气,扼守长江,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多个朝代建都南京,南北方人和风土人情在这里汇聚,都能轻易找到亲近感。所以它的风貌灵秀柔美而粗犷阳刚,精致风雅又热情大方,它就像中国美满家庭典范,即保持着传统古朴,又与时俱进容光焕发。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1)

立夏前后,气温逐渐上升,草木蓬蓬勃勃,遮天蔽日的梧桐泛着奶绿色,偶尔的阵雨带来浸人心脾的清凉,滋润整个城市让它舒展开来。在黄昏之际换上古装,手摇折扇,Cosplay成江南才子,意气风发地踏着青石板,沿着秦淮河畔,一路穿过老门东、总统府、瞻园,驻足江南贡院,聆听桨声灯影,回想夜泊秦淮……那一刻穿越千年。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2)

玩逛——科举博物馆,看一个国家的力量

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这里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这一特征在21世纪依然不变,南来北往的芊芊学子在这里找到了最为生动的励志故事。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3)

江南贡院的牌坊后面是一个平静的水池和一个小城门楼子,博物馆四层楼在水池下面,顺着螺旋步道下到底,就会看到一座非常别致的地宫。博物馆没有华丽的外表,似乎在寓意科举时代已成为过去。水池以及周边曾是个超大规模的考场,同时可接纳两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4)

从江南贡院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落成,直至晚清废除科举,为国家输送八百多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科举考试也称为“跃龙门”,贡院即是这道门。中国文明特征,首推科举制度。幅员辽阔的国家形成统一价值观,体现凝聚力,也靠科举。西方人一度称,“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对世界做出的一大贡献。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5)

打卡——夫子庙、老门东,声色犬马礼乐秀群英

为了文运加持,金榜题名,年轻人打卡夫子庙,求“考试必胜”约定俗成。毕竟人间正道是沧桑呀。夫子庙门口就是秦淮河游船码头,乘着画舫游街,试着找回杜牧《夜泊秦淮》描述的意境。船经过的这一片繁华区,曾是天下才子最为密集的地方,同时汇聚了绝代美色。伴着桨声灯影,神思游走在历史长河,细品徽派民宅的清秀,闻着各类食坊美味飘香,穿过一座座古桥……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6)

乘着游船在中华门码头登陆,就来到了老门东。中华门是南京南大门,门外是报恩寺,门内是繁华区老门东。如今这里古香古色,保留着原有古街巷的样貌。街区在保留大量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的基础上,将近代一些老厂房改建成南京书画院、老城南记忆馆、金陵美术馆,引入名人工作室、百年老店、古玩会所,还增设民宿精品酒店和时尚活力街区。登上城墙看老门东,抬头是高楼大厦霓虹闪烁,低头是文化积淀的古朴,新旧糅合,浑然天成,浓浓的小资人文情调。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7)

饕餮——南京大排档,东西南北荟萃

南京历史上曾有400年被叫作“扬州”,淮扬菜在这里受众面广。而近400年来,徽商在南京根深蒂固,连明朝皇帝都是安徽人,和安徽的关系密切,“徽京”印象难以祛除,徽菜系在这里也大行其道。所以南京的美食一向是一道多选题,谁也不曾落得下风。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8)

将众多南北东西方人的口味总结下,然后定位雅俗共赏,汇总成“金陵菜系”,这便是南京大牌档吸引人的地方。它创于1994年,在原新街口南京大排档浓郁的民俗风格基础之上,又有创新和升华,数百种民厨小食,取悦着大众的口胃。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9)

南京大牌档装潢古色古香,很有民俗特色。木质八仙桌,雕花木窗,最瞩目的地方围出一个台子,作评弹表演。琵琶、鼓的旋律响起,客人们马上回到了古金陵。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10)

入梦——汤山民宿,青山黛瓦迷蒙雨,竹影残灯土坯房

汤山因温泉得名,有1500多年的泡温泉史,南朝萧梁时期开始为皇家御用温泉。汤山也是中国唯一获得欧洲、日本温泉水质国际双认证的温泉。汤山还有一座非常棒的地质博物馆,阳山碑景区也在这一片。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11)

来到汤山,即能看到半山露天汤泉飘散的水雾。循着水汽找到了“匠村卧香”。这家民宿背靠着小山坡,四周绿树环绕,装修素朴,房前屋后散发着大自然的芬芳。一进入这所院子就有了归乡的感觉。打开房门,客厅内即是汤池。二楼两间卧室营造出私密温馨的空间,这样的设计迎合了全家出游。

放下行李,开始泡汤。40°汤泉,略带硫磺味。不一会儿,肌肤有了滑腻腻的感觉……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12)

伴手礼——雨花茶

雨花茶外形圆绿,条索紧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南京明城墙散文游记(南京玩城)(13)

雨花茶主要生长在南京市郊,在原料选择和工艺操作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谷雨前,采2.5至3公分长一芽一叶的嫩叶,经过杀青、揉捻、整形、烘炒四道工序,全工序皆用手工完成。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澈,香气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