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4种干燥剂与水“相遇”

不久前有媒体曝出,上海一名男童因为好奇,将零食里的袋装干燥剂拆开,倒入装有水的塑料瓶里玩耍,结果塑料瓶瞬间爆炸,孩子右眼受伤失明。干燥剂真有这么大威力吗?荔枝新闻记者做了一个实验。

啥东西遇水爆炸(这个小东西生活中随处可见)(1)

市面上常见的干燥剂有4种:生石灰干燥剂、矿物干燥剂、硅胶干燥剂和氯化钙干燥剂。选取等量的干燥剂,分别倒入330ml的空矿泉水瓶内,再加入100毫升水,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22g生石灰干燥剂,遇上100ml清水,稍作摇晃后,出现一些微小的气泡,继续加量,倒入第二包,这时水中的生石灰含量达到44g,开始发热,液体温度达到29摄氏度。当加入整整4包,总重量在88g生石灰时,液体温度开始快速上升,矿泉水瓶受热后彻底变形,无法站立。

啥东西遇水爆炸(这个小东西生活中随处可见)(2)

出于安全起见,消防队员将其转移到空旷地带,不到2分钟时间,测温枪显示液体温度已经达到66摄氏度,塑料瓶发生了爆炸。

啥东西遇水爆炸(这个小东西生活中随处可见)(3)

随着瓶子发生爆炸,瓶口凸出的部位被炸出一个大洞,瓶内的白色物质最远喷射出去了近5米。距离瓶子仅1米的记者、摄像和消防队员身上皆沾上了白色物质。

结论:生石灰干燥剂在密闭空间遇水,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温度急剧上升,经摇晃后会发生爆炸,非常危险。

和生石灰干燥剂的实验步骤一样,消防人员往矿泉水瓶中加入100ml清水,然后逐步加入矿物干燥剂,当含量达到88g时,摇晃静置后,没有发现明显的反应,但液体的温度从27摄氏度上升到了29摄氏度。

而硅胶干燥剂加水后,立即出现了噼里啪啦的声响。响声持续5分钟后消失,液体温度从28摄氏度上升到29摄氏度,有气泡不断冒出。

白色颗粒状的氯化钙干燥剂,作为近年来干燥剂家族中的新兴力量,一直被认为是吸潮率最高的一种。在许多新型除湿产品中,它都是主要成分。消防队员将88g氯化钙干燥剂加水摇晃后,液体温度上升到46摄氏度,瓶身变形。静置2分钟后,瓶子内壁上形成了透明的结晶,原先的液体凝固成胶状。但温度仍在继续上升,最终达到57摄氏度。而形成的结晶物质带有明显的刺鼻气味。

啥东西遇水爆炸(这个小东西生活中随处可见)(4)

啥东西遇水爆炸(这个小东西生活中随处可见)(5)

结论:矿物干燥剂遇水,没有明显化学反应,温度微有上升。

硅胶干燥剂遇水,会有声响,有气泡,温度微有上升。

氯化钙干燥剂遇水,形成胶状结晶,有刺鼻气味,温度大幅上升。

不少干燥剂化学性质不稳定 尽量避免孩子接触

扬州消防宣传科副科长吴菲菲解释,不少干燥剂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方式吸收水分子,随后改变自身化学结构,变成另一种物质。所以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都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生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遇水后,会发生急剧化学反应,生成碱性的化学物质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使水变成水蒸气。在密闭的塑料瓶中,水蒸气会使瓶子急剧膨胀,导致塑料瓶爆炸。而喷射时温度最高可达90摄氏度,能将人的皮肤灼伤,同时氢氧化钙碱性很强,对人体皮肤还有腐蚀作用。

相较而言,矿物干燥剂、硅胶干燥剂和氯化钙干燥剂加水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比较温和。不过专家提醒,氯化钙干燥剂遇水,也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稍不留神仍可能被它烫伤,形成的结晶水化合物对皮肤也有一定刺激性。家长若发现食品包装袋里有干燥剂,应第一时间收起,防止孩子接触发生意外。如果不慎将生石灰干燥剂弄入眼睛,最好的办法是用清洁的水冲洗眼睛,千万不要用手揉搓眼睛。如果是已经遇水的生石灰接触到皮肤,要用大量清水冲洗。若不慎误食,要喝水稀释,及时就医。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范洁萍 编辑/韩瑜)

来源:荔枝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