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

周总理的才思敏捷确实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以下问答未提前准备,无法提前预测。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1)

周总理不仅回答得很巧妙,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是对方一说完,他就马上回答了。没有过硬的素质是不行的。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总理先生,现在中国有妓女吗?”很多人疑惑: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大家关心的是周总理的回答。

周总理肯定地说:“是!”台下一片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又补充道:“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2)

——记者的问题很阴险。他设计了一个陷阱让周总理钻。中国解放后,内地所有妓院关闭,原来的妓女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个记者想问这个问题“中国有妓女吗?”他料到周总理肯定会说没有。

一旦周总理这样回答,周总理就会落入他的圈套。他会马上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3)

这就是这个问题的歹毒。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诡计。这个回答不仅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体现了大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台湾省与其他省份的对比。

周总理想得真周到。同时,他的反应如此之快,让人很难不佩服他!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4)

二.日内瓦会议机智应对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名美国记者首先主动与周总理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貌没有拒绝,但他没想到,这位记者刚握手完毕。

突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他拿出手帕,不停地擦拭他刚才和周总理握手的那只手,然后把它塞进裤兜里。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在看周总理怎么处理这件事。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5)

周总理皱起了眉头。他也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角落里,扔进痰盂里。周总理说:“这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虽然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的一贯思想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人分开。在谈判桌上,这是不礼貌的。

但在会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人一直很友好,包括记者。因此,当这位美国记者主动提出与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6)

但这位记者似乎纯粹是想让周总理难堪,否则他不会主动握手,然后嫌弃地用手帕擦手。周总理在此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

当时大厅里有很多人,这位记者就是想让周总理下不了台,于是周总理也掏出手帕擦了擦手。

请注意两种做法的区别:记者把手擦干净又把手帕放回裤兜,周总理把手擦干净却将手帕扔进痰盂。

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可以用。我的手帕被你的手弄脏了,已经不能再用了,所以只能扔进痰盂里。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7)

三.妙语回答赫鲁晓夫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当见到赫鲁晓夫时,周总理批评他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没有直接回答,却在当时敏感的阶级面貌上刺激了周总理。他说:“你的批评很好,但你得同意我是工人阶级,你是资产阶级。”

言外之意,总理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说话。周总理停顿了一下,然后平静地回答说:“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各自的阶级。”

无论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问题,周总理都能平静机智的应对。他承认“我们都背叛了各自的阶级”,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8)

出人意料地把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转向了赫鲁晓夫本人。此言一出,立即在各个共产主义国家作为美谈传播开来。

四.聪明地回答苏联大使的挑衅。

九一三事件发生以后,苏联大使走近周总理,用一种奇怪的声音问道:“总理同志,听说最近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周总理平静地回答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树;只是树上掉了一片叶子。”苏联大使假装关心地说:“根据权威消息,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恶劣!”

总理回答说:“恰恰相反,一颗毒瘤在肌体上自动消失,有百利而无一害。”

苏联大使有点恼火:“总理同志,有句话我早就想说了,你们在国际上口口声声骂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把我们说得比厕所还臭。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9)

既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的林副统帅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偏要投奔我们苏联呢?”周总理冷笑道:“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那个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苏联大使无言以对。

——林彪叛逃苏联,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消息传出后,国际上一些敌对分子幸灾乐祸。当时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苏联大使接见总理,故意想看好戏,让周总理难堪。眼看拐弯抹角达不到目的,他摆出所谓的“王牌”,指望周总理无话可说。结果都被周总理一一还击,苏联大使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10)

五.“解释”马克思主义

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记者的本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走的是和牲畜一样的路。如果真的从“马路”这个名字的由来来回答他,即使是正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读为马克思主义,大概是这位记者始料未及的。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11)

六.柔中带刚提升国威。

当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一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总是昂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震惊了所有人。周总理不慌不忙,笑着说:“这不足为奇。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上坡,你们美国人喜欢下坡。”

美国官员的话显然包含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方工作人员都很生气,但限于外交场合,很难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

如果你忍气吞声,让对方羞辱你,你的国威在哪里?周总理的回答教会了美国人什么是柔中带刚,最后尴尬和难堪的是美国人自己。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12)

七.风趣回应美国记者

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周总理时,偶然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支美国派克钢笔。记者讽刺地问,“请问总理,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还在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

周总理幽默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听到这里无言以对。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记者的本意是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从美国进口,连好一点的钢笔都生产不出来?结果周总理说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让这个记者很没面子。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13)

八.解除外宾误会

周总理设宴招待外宾。最后一道汤菜,冬笋,是按照名族图案雕刻的。它在汤里翻了个身,正好成了法西斯的象征。游客看到这一幕,不禁大吃一惊。

周总理对此也感到惊讶,但他马上冷静地解释说:“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在场的人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汤也被客人喝了。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14)

在外交场合出现法西斯符号很容易引发外交纠纷,尤其是在遭受过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国家。看到这样的符号很让人反感。周总理的解释及时解除了他们的误会,但出人意料的是,周总理却借题发挥,号召大家消灭法西斯,吃了那道菜。

九.18元是8.8美分。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钱?”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

见人们不解,他解释道:“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15)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中国的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是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

周总理在高级别的外交场合也表现出他的机智和幽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问题怎么能提前准备呢?没有口才和敏捷的思维怎么能做到?

十.“对,牛弹琴”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代表不能接受周总理作为首席谈判代表提出的和平协议。一位官员愤怒地对我们的代表咆哮道:“对牛谈琴!”周总理平静地回答:“是啊,对牛弹琴。”

这位国民党官员说“对牛弹琴”降低了共产党谈判者的水平,而周总理用他的原话进行了回击。这四个字只在“是”字后停顿了一下,变成了两个断句,把国民党的官方言论比喻成“对牛弹琴”。

可以随意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嘛(面对外国记者恶意提问)(16)

周总理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外交场合的经典语录也被人们传唱。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会被外界关注。

在改革之初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周总理以其妙语连珠,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打击了其他国家的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