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意大利电影,距今已经上映21年,这期间豆瓣有95万人打出9.2的均分,被誉为文艺青年必修的电影工艺品是的,《海上钢琴师》早已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件艺术品,这不仅仅是导演和演员的功劳,更是无数影迷,影评人不断解构、重建、赋予的,它在整个人类影史上都将占据一席之地,一直流传下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海上钢琴师完整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海上钢琴师完整版(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完整版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意大利电影,距今已经上映21年,这期间豆瓣有95万人打出9.2的均分,被誉为文艺青年必修的电影工艺品。是的,《海上钢琴师》早已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件艺术品,这不仅仅是导演和演员的功劳,更是无数影迷,影评人不断解构、重建、赋予的,它在整个人类影史上都将占据一席之地,一直流传下去。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一个在海上出生的弃婴,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自学成才成为一代天才钢琴师,但他只在Virginian号游轮上演奏,一辈子从没踏足陆地,最终跟随轮船炸毁、殉身大海的故事。主人公叫做1900,他的故事之所以动容,就是因为他哪怕结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愿上岸,而我们上岸了。海上是已知,看似不自由,但琴键在自己手上,可以很纯粹地创造快乐。上岸是未知,看似自由,但是把琴键交给上帝,任由上帝把每个人都雕刻成一样的样子,疲于生活的样子。美好的东西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它求而不得,甚至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要面对衣食住行,面对竞争,面对压力,这就是命啊,但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是人人赞颂《海上钢琴师》,用来寄托我们精神之自由。

但是且慢。月亮与六便士、理想与现实、漂洋还是上岸,to be or not bo be,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啊!不妨进一步思考,《海上钢琴师》探讨这样的话题有什么新意呢?这些既虚且空的概念对我们现实有什么指导价值呢?电影是否过誉了呢?

其实不然。电影是一种表达形式,所以我不认为导演只是想简单表达理想与现实这种烂梗,我认为导演想表达的是一种思考,人生海海,人是否存在超越生死的东西?以前听过一个观点,大概意思是说,《红楼梦》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它有比较独特的,不易察觉的作者的情感偏好,曹雪芹在整部红楼梦里,最喜欢的是姑娘,最讨厌的是婆子,只要姑娘活着,她就会变成婆子,所以他把姑娘全都写死了。其实一样的道理,1900是个纯粹的天才,导演既不乐意让他下岸,泯然众人,又不乐意看到他在Virginian号上孤独终老,所以最好的结局是随船殉海,导演是真的狠,亲手揉碎自己创造的美好,一点也不心软。

我们常说:“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其实不然,更高的境界应该是找到能够超越生死的存在,像1900那样,它可以是一件物品,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信仰,也许能够找到死的价值,才能知道生的意义吧。灵魂一问,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愿意为了什么去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