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头条上看到一方条形闲章,仿汉白文,印文三个篆字“风过耳”,冲刀爽利,笔画遒劲,想是为书画创作引首之作,再一琢磨,印文似乎不简单,什么意思?,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咬文嚼字追本溯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咬文嚼字追本溯源(咬文嚼字风过耳)

咬文嚼字追本溯源

近日在头条上看到一方条形闲章,仿汉白文,印文三个篆字“风过耳”,冲刀爽利,笔画遒劲,想是为书画创作引首之作,再一琢磨,印文似乎不简单,什么意思?

风之者何?受过现代教育,答案立时浮现: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其为状也,有色彩,“春风又绿江南岸”;有温度,“吹面不寒杨柳风”;有声音,“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然来去无定,不知所踪,只可意会,不能具形。

“风过耳”,似乎有些歧义。“风过耳畔”?“风过而已”?语出何处?会不会是成语?又是一番折腾。发现几个词语“秋风过耳”“如风过耳”,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后比喻对事物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可是作为引首的闲章,一定是作者抒写情怀的,说自己漠不关心,似乎有些扫他人雅兴。作为已届暮年的我,对于人生自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人的生命,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一样,其实是无意义的,意义是人类赋予的,即使再有声有色的人生,最终仍将归于沉寂,归于虚无,就像“风过”,所以我以为是文人的自谦之词,正所谓境由心造,辞无达诂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