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经典语录摘抄有出处(人间有所寄阅尽人间)(1)

如果问我,今年读过的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我肯定毫不犹豫告诉你——《人间有所寄》。

在读之前,我从未想过,会被一本散文集激动得心灵震颤,书里的某些篇目恨不得全部摘抄背诵,因为语言韵致太美太直击我心,读来仿佛黄粱美梦,不愿醒来。

什么是文字的力量?我想这就是,让你痴迷不悔,让你魂牵梦系,绕梁三日而余音不绝。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最欣赏的3篇散文,一起感受散文家们的文字功底,看看他们是如何提笔上天阙,笔下琼瑶生的。

散文经典语录摘抄有出处(人间有所寄阅尽人间)(2)

一、徐海蛟的《万物带来你的消息》

徐海蛟的名字听来很陌生,可看完他这篇怀念父亲的散文《万物带来你的消息》,我想终身都不会忘记这个作者了。

不长的一篇散文,我看得数度哽咽,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文字有着怎样感人肺腑的力量,我深深体会到了。

13岁那年,父亲出车祸,永远退出了作者的生命。于是,作者一次次追悔,一次次假设,希望命运能重来,给他一次和死神谈判的机会。

作者不停地追忆,不停地落笔,他写下那些字字泣血行行情深的句子:

“十三岁,你离开后第一年,我需要一个父亲。”

“十四岁,你离开后第二年,我需要一个父亲。”

“十七岁,你离开后第五年,我第一次离家远行,我需要一个父亲。”

“二十三岁,你离开后第十一年,一场痛彻肺腑的失恋击中我。”

“二十五岁,你离开后第十三年,妹妹遭遇一场凶险的感情危机。”

“二十九岁,你离开后第十七年,结婚前夜,我需要一个父亲。”

“三十岁,你离开后第十八年,我守在产房门口,女儿于夏日的一个中午降临人世,在阳光最盛的时刻,生命完成了一个分支。”

“三十三岁,你离开后第二十一年,我躺在手术台上,等待麻醉。”

“一个人的生命同样也可以在人心里展开,在记忆和想念里展开,在口耳相传的故事里展开。”

“在这人间,我们从此以另一种形式相逢。而你,活在轻盈的欲望以外的世界里,你以无所挂碍的方式丝丝入扣地拥抱我们。我开始相信,无限事皆出于你的意旨。”

到最后,作者的满腔怀念与深情达到高潮,他饱蘸笔墨汹涌地写道:

你是我的犹疑不定,是我挥刀也斩不掉的优柔寡断。你是我的胆怯,是我的张扬,是我正直的部分,你是我那部分多余的爱。你是我摇摆不定的现实,是我对世界蓬勃的想象,你是我与生俱来的矛盾。你是我根深蒂固的人间欲望,又是俗世上那片不肯落入凡间的云彩。父亲,你借我的命继续活着,我是你一次一次的重生。在每个清晨,你醒来,在每个夜晚,你仍然不肯睡去,你进入我的梦里,你在我的呼吸里游荡,在我舒展开四肢的时刻绽放。

这诗歌一般澎湃深情的句子,让人的心跟着震颤,恍若被隔世的箭矢一击而中,灵魂发麻。

不由想起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文人雅士评价它“此稿意不书而在天机自动,以篆法入行,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

读罢徐海蛟的《万物带来你的消息》一文,我竟有相同感受。看来艺术和文字都是相通的,无论年代,无论境遇,因为它们都有相同的灵魂。

散文经典语录摘抄有出处(人间有所寄阅尽人间)(3)

二、胡竹峰的《与古为徒》

《与古为徒》是一篇游记合集,共有“滕王阁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沧浪亭记”“游褒禅山记”“湖心亭看雪”7篇。

“徒”,有“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之意,读后不由思索,“与古为徒”,作者是把古时的骚人墨客引为知己,还是把古人笔下的名胜古迹视同知音呢,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但不论如何理解,作者的文字功底都令人惊艳,我从来不知游记竟可以写得如此之美,如此之韵味,采撷几段,供大家欣赏。

“两侧峰峦束拢出一河,水自山石间淙淙而下,倾在潭内,像一条白练。左边片石经山水千百年冲击,磨洗得平整明润如玉。”

“身在楼头,放眼四顾,眼前有景道不得,只是无言,前人说过了。依旧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依旧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乾坤日夜颠倒反复,倏忽过了千年,杜甫的身影仿佛刚刚远走,李白的孤舟遁水光而去,一时怅然。”

“山泉在石间无声静流,安详恬然,软腻清凉如春衫。踩水而行,湿而不滑。水至善至柔,不较长短,所谓上善若水。石为山河之骨,虽无语,却有神,其神在坚,坚如君子,不可夺其志,不可毁其性,不可损其行。”

读完这些写景的文字,真感觉我们写景的作文都可以扔进垃圾桶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读罢《与古为徒》,叹自己井底之蛙。

散文经典语录摘抄有出处(人间有所寄阅尽人间)(4)

三、刘亮程的《远路上的新疆饭》

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其作品《一个人的村庄》蜚声文坛,这次读他写的《远路上的新疆饭》,同样爱不释手。

这篇散文,作者写了在新疆行路途中,随缘吃过的新疆特色饭食,如“大盘鸡”“手抓羊肉”“面汤”等。只恨我读时晚饭吃得早,读后愈发饥肠辘辘、垂涎欲滴,恨不得穿越到书中,跟着作者一起大快朵颐。

作者其实并未用过多笔墨来描写饭食的色香味,他多着笔在一起吃饭人的动作神态、吃饭的氛围环境等,可看似闲笔却处处精彩,不愧是大师笔法啊!

结尾作者写道:

“我二十多岁时,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想望见四十岁、五十岁的自己,到底走到了哪里。如今我年近六十岁,知道已走在人生的远路上,此时回头,看见20岁的自己还在那里,我在他远远的注视里,没有迷路,没有走失。”

读罢恍然如梦,想想自己这一生,也曾迷路,也曾浑噩,庆幸还能回归本心,捡拾起少年时的梦想,也算不负。

散文经典语录摘抄有出处(人间有所寄阅尽人间)(5)

结语:

《人间有所寄》一书,由著名作家卞毓方主编,从前我在课本里读他的文章,如今我在灯下读他编辑的书籍,一样的馥郁传香。好作家、好文章、好编者齐聚一堂,真让人心生欢喜。

阅尽人间,落笔是你,愿读者们此生此时此地,心有所念,情有所寄。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如果大家喜欢以上内容,欢迎关注 点赞,有问题可留言,我会定期分享有关读书写作、教育成长的干货,相信对你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