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1)

“如果你有新手buff,在这里能遇见野生的貉和獐。”南京紫金山北坡,花蚀一身户外装备,戴着头灯,打着手电,相机上还挂着三盏拍摄灯,头也不回地对我说道。同行的,还有他另外两位热爱自然的朋友。

3月,南京的夜还有一点凉,这场“夜观”的主题是昆虫。溪水旁到处都是小跳蛛,水流较缓处形成了小池塘,里面有不少虾和正在欢爱的蛙。

两小时后,貉和獐并没有出现。只好听花蚀讲上次他来这儿的时候看到了这,拍到了那。言外之意,这座城市里的生物多样性远比我想象的丰富得多。此时,几声悠长又略显压抑的鸮叫传来,手表的指针已经指向10点,三位拍摄者浑然不觉。

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几乎都由动物开启,花蚀也不例外。动物园为他推开了自然的窗,成年后,他从报考生物专业到步入职场成为科学编辑、自然摄影师,最后辞职成为科普大V,写书、做节目、做视频、参与环保宣传、科普行动、野生动物保护、野外观测……他做了很多事。

今天要讲述的是花蚀与动物的故事,也是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无时无刻不在证明,一个人的执着与坚持,会让“热爱”这件事,从单纯精力上的投入和专注,转变为事业的驱动力,让未来拥有更多的可能

点击观看视频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2)

和动物站在一起的人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3)

在南京红山动物园一片长满灌木和野草的小树林里,花蚀和陈月龙打开了一个小箱子,然后转身退到远处,静静地等着。过了好一会,一只后背做了褐色救助标记的刺猬才从箱子里走了出来,慢慢地、一扭一扭地走向了草丛深处。

花蚀早在2014年就与陈月龙结识。陈月龙是北京人,80后,后脑勺有根小辫儿,说话有点“狠”,有时候又有点“愣”,他的温柔和耐心都给了动物。他所供职的南京红山动物园救护中心,不仅要救助、治疗动物园里的动物,同时还是江苏省和南京市两级救护中心。陈月龙爱动物,但不得不与动物保持距离,他救助的动物大多怕人,或者说他在刻意保持着让动物“不喜欢人”的状态,为的是能最终将它们放归野外。

动心会坏事。

救护中心曾经来过一小群受伤的白颈鸦,结果它们对人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放归之后,白颈鸦们“抢劫”了小孩,没办法,只好又抓回来。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4)

花蚀和陈月龙正在为刺猬放归做准备

为了救助动物,陈月龙可以好多天不休息,泡在单位,直到它们恢复健康。每年春末夏初的时候,救护中心最忙。大量鸟类幼崽从巢里掉出来,被人送到救护中心。陈月龙和同事们轮流喂这些嗷嗷待哺的鸟,喂完一圈,第一只又饿了,然后再来一轮,如此往复,一喂就是一夜。但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救护中心的放归率一度达到50%,花蚀说,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在红山动物园,花蚀的朋友们因工作角色与性格不同,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工作状态。相同的是,他们都对动物很入迷。

“你知道吗?陈月龙是绝不会给他养的任何一个动物起名字的。拉师傅会给每只动物起名字,在复活节给它们南瓜,在圣诞节给它们礼物,过生日的时候,它们会得到一块小蛋糕。陈月龙和拉师傅的性格与表达方式都不同,但是他们动物都养得很好,都给予了动物尊严。”花蚀说。

花蚀口中的“拉师傅”叫彭培拉,是红山动物园本土动物保育区的负责人。这里的动物除了水獭是外来户,全部都是南京本地的动物。她和同事们用两年时间,将光秃秃的本土区不断丰容,打造了更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5)

花蚀和彭培拉正在本土区工作。他们在土里增加树叶,这可以促进腐殖质的熟成,他们称这里为“蚯蚓廊道”。

在本土区,所有的说明书、提示牌都由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手绘完成。这里更像一片“试验田”,所肩负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向南京市民介绍他们的身边生活着什么动物,有着怎样的习性。他们想努力表达的,还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城市里的人们该如何与动物相处?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6)

在本土区,手绘随处可见

彭培拉的本土区和陈月龙的救护中心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无法放归、不得不留下来的动物,就放在园区里养护。“你看,本土区很少有玻璃。栅栏的高度也正好和人的平视视线一样高,也就是说,你想要看到里面的动物,只能平视或者仰视。在这里,人不是高高在上的。”花蚀边带我参观本土区边说道。

对于花蚀而言,动物永远魅力无限。他说,从他喜欢上野生动物的那天起,内心中燃烧着的对美好向往的火种从未熄灭。如同魅族与“魅友”总是相互成就,花蚀和他的朋友们,从未停止过因热爱而前行的脚步。也正是这份“热爱”,成为他与朋友们致力从事动保工作的永恒的动力。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7)

白板上有各种工作信息,还写着一句话:“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对他妈的动物好。”

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对他妈的动物好”——这句充满态度的话,就写在彭培拉办公室一进门就能看到的大白板上。这是陈月龙写的,一直留在那里,没人擦掉。花蚀说:“其实我们这帮人多少都有点‘中二’,常常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使命感。”

但是,也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去努力做一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事,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好。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8)

从科学编辑到科普作家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9)

“魅友”花蚀现在挺忙的。他一边运营着400多万粉丝的微博账号,一边在B站做着野生动物的科普视频。最近一个月,他整理书稿、造访红山动物园看他的小貉,又去了趟新疆和朋友岩蜥观测野生动物,时间排得满满当当。

除了动物,花蚀也喜欢古生物。80后的孩子,谁不喜欢《侏罗纪公园》呢?于是,他的笔名就取了“化石”的谐音。读大学时,花蚀要在古生物和现代生物中做选择,“古生物冰冷冷的,还是那些活着的动物更让我感兴趣”,最终他选了生命科学。

动物学的老师做鸟类方言研究,花蚀拿着定向话筒去录鸟叫。林子里没有人,鸟在头上飞来飞去,不停地鸣叫,树下黄鼠狼窜过,水中的睡莲慢慢地张开——他感受到了自然的美。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10)

拿着定向话筒录音的花蚀

大学毕业后,花蚀入职果壳网成为一名科学编辑,负责野生动物保护项度的报道,一干就是7年。2013年,他受邀参加奚志农的“野性中国”,一个在云南的摄影训练营。在那里,他采访研究人员,采访做了几十年动物保护的老队长,写成了一个长篇。他找到了兴趣点,之后便开始不停地采访国内的一线保护人员。2018年,花蚀觉得职场已经无法再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彼时已成为果壳网新媒体主编的他选择了辞职,跑出来自己做科普。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11)

如今逛动物园的时候,他更喜欢用手机拍摄。图为花蚀正在用魅族 20 PRO记录野生环境。

也是在那一年,他花了4个月的时间,逛了中国41座城市的56个动物园,把全中国所有省份的重要动物园逛了一遍。后来他将所见所闻集结成册,出版了一本名为《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的书。

现在的花蚀显得更加随心所欲,逛动物园时,他基本只用手机拍摄。眼下,他用的是一台魅族 20 PRO,“用手机(拍照)方便传播,比如发发微博什么的。魅族的50毫米黄金人像焦段容易上手,拍动物非常出片。”他一边拍照一边说。他拍照的时候总是会反复琢磨,寻找角度,等待时机,如同魅族设计产品时候的反复推敲。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12)

花蚀使用魅族 20 PRO拍摄的小麂

花蚀其实是个“老魅友”。2009年上大学的时候,他买了台魅族 M8手机,那是伴随着他度过青葱岁月,同时又惹人艳羡的“装备”。“那会儿特惊讶,手机还能这样?完全不像那个时代的东西。”花蚀说。

如今花蚀在用一台魅族 20 PRO,他觉得魅族的功能“特别有意思”。他打开了手机向我展示,屏保是一只蜂鸟。

“多美啊!”一站在动物面前,花蚀的眼里就有了光。“其实我来过很多次了,但还是想不停地记录,然后和大家分享它们的美。我就是喜欢它们,我就是要保护它们。”花蚀说。

花蚀非常崇拜英国生物学家珍妮·古道尔。一生奉献给黑猩猩保育事业的珍妮·古道尔,80多岁高龄还在全球范围巡回演讲,她曾说:“唯有了解才会有关心,唯有关心才会有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13)

追求美、保护美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14)

花蚀喜欢美的东西。他最爱野生动物、古迹和博物馆,这些地方能给他提供“原始的美感”,也是他努力积累知识的方向。知识积累得多了,这些爱好也会成为他感知世界的方式。因此,他甘愿做一个追求美、保护美的人。他觉得自己应该运用自己的学科基础和职业经历,构架起一座连接动物保护、动物园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将那些过于专业的东西,转化成公众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大家,彭培拉怎么搭建动物的家,陈月龙怎么成功救助一只刺猬,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作为非专业人士的我们又应该怎么做。

我接触过的业内人士都说,像花蚀这样的人,多一些才好,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为动物说话的人”,还能将背后的故事和理念说给更多人听。因为有相当多以彭培拉和陈月龙为代表的一线工作者,似乎都与动物的关系更亲昵,对人少言寡语。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15)

花蚀在南京红山动物园救护中心

动物权利与人类利益始终都存在博弈。当一座城市的生态越变越好,野生动物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多。一只貉站在窗外与你对望时,人与野生动物在空间上就有了重合。然而,重合并不都是愉快的。疫情期间,上海的貉曾成群结队地出没在小区,业主们认为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要求有人出面管理,媒体报道称为“貉危机”,是一场动物对人类空间的入侵行为——这当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说法。

野生动物有自己的生活范围,但社区里的厨余垃圾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之一。花蚀告诉我,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环境容纳量”,这个量不是恒定的,量多量少遵照自然法则,但会有上限。野生动物数量在某一区域忽然短期激增,多因人为投喂。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哪怕是出于好意,投喂都是对生态的干涉。

“人类与野生动物是要有边界的。”花蚀说。

“怎么做才能不触碰边界?”我问。

“不要伤害,更不要投喂。”花蚀回答得斩钉截铁,毫无废话。

“人类总是对自然有童话般的想象。但其实自然是中性的,自然一点都不在乎你。自然是多样的,会带来美的体验,给人们带来好处,也有可能带来不便。”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16)

花蚀专门为貉制作了系列科普视频

为此,花蚀专门做了以貉主题的系列视频,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一方面,貉是一种小型食肉动物,并不比流浪猫、狗更危险,不用恐惧。另一方面,貉与兔子、黄鼬、刺猬等野生动物一样,是城市里的“原住民”,不要投喂,无视它就好。反而是大量的流浪猫狗,源于本不该发生的人为弃养。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17)

花蚀救助的小貉,名叫呵呵

视频下的留言里,有人说在单位旁边看见了“长着獠牙的野猪”,有人说感觉到环境变好了,走在路上抬头看见了“大雁人字形往南飞”,有人赞同花蚀,“不接触不投喂,和谐共存才是最好的”。

与魅族的产品设计理念一样,许多改变都是从细微处开始的。花蚀觉得,当越来越多的人对野生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进而通过科普教育,认识又有了提升,他们就迈出了保护生态与环境的第一步,自己的工作也因此有了意义。这也是他在这条路上一直努力下去的动力之一。

“自然实际给予我的不只是取景框中的画面,而是超越画框之外自然所独有的那份广阔。人类和野生动物在大自然的面前是那么渺小,但万物平等,共享同一条时间轴又是多么神奇。野生动物就是大自然。”花蚀说道。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18)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19)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20)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21)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22)

花蚀动物主题部分摄影作品

如今日常的动物园之行,花蚀用手机拍照的次数越来越多,因为轻便。魅族手机帮助花蚀捕捉着动物展现自然天性的珍贵瞬间,收集有价值的影像资料。“借助手机,我觉得自己其实在感官层面真正把握住了无界生态的世界。”花蚀补充道。

“都说人是万物之灵,我觉得那是一种傲慢。”花蚀挺认真地看着我,这样说道。

人类与自然是共生关系。虽然我们要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人类与自然是没有边界的、是无界的。因为我们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并且也受制于自然界中的规律和限制。但在这个关系中,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并不害怕人类发展。自然害怕的是人类发展得不够快。当人类有了尊严,才会给予动物尊严,才会给当地的生态活路。”花蚀说。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23)

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花蚀如今的宣传重点已经从野生动物科普转向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在这个过程中,花蚀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论是观察还是科普,目的都是能够成为那座连接“无界生态”的桥梁。如今的魅族,也早已从吸引花蚀的手机品牌升维成了拥有千万“魅友”的科技品牌。魅族致力构建生态圈,实现“无界”,并且始终致力打通各个场域的壁垒,打造出了一座“无界生态”的桥梁,为用户和开发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会。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24)

“其实自然保护者一定会有的共同点,是大家都靠着一腔热血和强烈的使命感在行动,用开拓的勇气坚持探索自然。我觉得魅族也有这种精神特质,能够感染到更多人,一起让自然更美好。”花蚀说。这也是花蚀认同魅族,成为魅友的原因所在。

人生无限,热爱无界。人与动物,都是自然界中的过客。自然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那些细节让人着迷。“去闻一闻一朵水仙花的深处所散发出来的味道,那香味所隐藏的学问比我们所有书本全部加起来还多。”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一书里这样写道。

人们保护自然,善待动物,当然是善良的。但这也是自私的。因为这一切,最终为的还是人类自己——那份热爱或许可以让我们最终逃脱内心的荒芜,在自然界,在动物身上,寻找到这个星球上最美丽、最不同寻常的友谊。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25)

#生活中,你最珍视的是什么?#

你是否珍视你所拥有的一切?每一个朋友,每一段回忆,每一份爱和关注?你是否曾经从一朵花、一棵树或一群自由自在的动物中获得过能量?

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自然与生态的执着,不仅仅是花蚀的日常,也是无数“魅友”支持的选择。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幸鹏

作者丨三布

图片来源丨魅族、花蚀

出品人丨李伟

监制丨宋彦、刘刚

策划丨闫蕾

商务总监丨连华伟

项目统筹丨魏铭玥

平面设计丨吴欢欢

总导演丨寻梦

制片丨金钰茜

制片助理丨黎慧莹

摄影师丨冯源、苏兴雅、苏浩宸

摄影助理丨何佳乐、凡东举、马永超、陈杰

灯光助理丨阴铁峰、陆昆、朱前龙

录音师丨任晓波

录音助理丨王继勇

化妆师丨苌雪

DIT丨唐沐凡

剪辑丨杜光玮

预告片剪辑丨刘怡康

调色指导丨高铭

调色师丨惠云

混音丨张耘翰

包装制作丨江萌、郭钰

剧照丨牛华新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26)

与人相处久了爱上了动物(与动物一见钟情的人)(27)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