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的起源与发展(王姓的来源)(1)

王姓是中华民族之大姓分布于世界各地,王姓来源较为复杂,其最主要的有五支起源。

第一支来源于“姬”姓,周文王之后,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叫毕公高,他的后代因为是王族后裔,后故改姓为“王”。

第二支出于“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姓“子”,后来一些比干的后代,因为自己是王子的子孙,所以改为王姓,但比干的子孙不单改为王姓,也有改为其他很多姓氏的。

第三支出自于“妫”姓,齐王田和的后代,齐国灭亡以后,因为田和曾经是国王,所以田和的后代多改为王姓。

第四支是六国之子孙,六国的王室后代和一些臣子都有改姓为“王”的,因六国被秦国统一之后,六国国王后代为避祸,王姓人口众多改为王姓如同得到庇护一般,所以都改为王姓。

第五支为一些赐姓的出现,如燕国的太子丹就被王莽赐为王姓,所以太子丹之后姓王,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被赐王姓和改为王姓。

王姓较早前就分布甚广,秦汉时期,王姓就以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地,而以子姓改为王姓的一支,也就是比干之后,从河南的卫辉迁至甘肃天水和山东东平一带,使之王姓分布更为广泛,人口更加众多。从两汉时期的“妫姓之王”,到后来的“琅琊之王”和“太源之王”,还有一支重要的“开闽之王”——唐朝末年王朝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了“闽国”,王审知被称为开闽第一人,其后代为闽南王氏。

,